-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第 l9卷第 6期 平顶山师专学报 V01.19NO.6
2004年 12月 JournalofPingdingshanTeachersCollege Dec.2004
试论 古代诗学创作动力的心理基础
刘精科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创作动力研 究是传统诗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从发生机制和心理根源等方面对古代艺术创作进
行分析,可以看出格式塔心理学的有关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艺术创作具有重要价值。积极吸收西方学界的合理观
念,有助于推动传统诗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
关 键 词 :创作动力;共感 ;格式塔 ;异质同构
中图分类号 :1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211(2004}06—0039—03
创作动力是驱使作家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投入艺术创作 的重要缘起。没有强烈的感情冲动,没有充沛能量的勃发,
艺术构思就不能开始 ,创作过程就无法持续。因此,艺术创作动力研究在我国传统诗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 、 创作动力的初步考察
关于创作动力的研究是我国传统诗学理论的组成部分 。 乐《记》有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就是说,音乐的产生,人类对音乐的渴求是在受外物的感发触动下出现的。清代叶燮 《原诗 ·内篇》云:“原夫作诗者之肇端
而有事乎此也,必先有所触以兴起其意,而后措诸词,属为句 ,敷之而成章。”可见,艺术创作并不是作家艺术家完全个人的
自我表现,它是 由于外界事物刺激在人们 内心产生触动的情况下,激发起作家情感抒发的需要,从而产生出推动艺术创作
的持久动力。
从古代诗学理论的研究来看 ,影响艺术创作 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自然风物环境气象的触发
乐《记》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兴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变成方 ,谓之
音。”《文心雕龙 ·物色》亦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生,音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
感 ,四时之动物深矣。”草木、气候、山水、鸟兽诸因素的变动会引起诗人心境 的变化和 内在情感的波动 ,驱使他们借助语言
媒介把这种心绪倾诉出来 。面对萧瑟秋景、凛冽寒风 ,杜甫吟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诗句 ,柳永也发出
“多情 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的感叹。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在 中国诗歌艺术史上,秋风、秋雨、秋夜、秋
雁总是直接或间接引起人们莫名的愁绪和无尽的哀伤。可见,外部事物的感发触使作家内在情感 的萌动 ,在景与情交融的
状态下 ,诗人的创作动力开始勃发 ,遂进入物我两忘的艺术世界
(二)社会生活变动 ,人生境遇的转变同样激荡着作家敏感的内心世界
我国古人早就有 “发愤著书”与 “不平则鸣”之说。“夫 《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菱里,演 周《易》;
孔子厄陈 、蔡,作 春《秋》;屈原放逐,著 离《骚》;……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
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_ll(P62韩愈 《送孟东野序》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呜。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人之于言也
亦然 ,有不得已着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歌也有怀 ,凡出乎 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乃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高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理想。但是,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曲折坎坷的人世经历却让他们时时感受
到命运多舛 ,人生无常。在理想无法实现,才能不得施展的情况下,寄情山水、赋诗论文就成为古人保持人格独立与精神 自
由的必然选择。明代刘基 《诚意伯文集》有云:“予少时读杜少陵诗。颇怪其多忧愁抑怒之气。而说者谓其遭时之乱 ,而以
其怨恨愁发为言辞,乌得而和且乐也。然而闻见异情 ,犹未能尽喻焉。比五六年来 ,兵戈迭起 ,民物凋耗 ,伤心满 目,每一形
言,则不 自觉其凄怆悲惋 ,虽欲止之而不可。然后知少陵之发于性情 ,真不得已,而予所怪者,不异夏虫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