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现代分离科学.doc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73 第二章 现代分离科学 在分析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中,虽然建立了大量有效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能否解决所有的分析问题这一直是在考验分析化学研究人员的一个重大命题。在自然世界,物质的存在有其必然的规律,我们面临的往往是复杂的研究对象,所谓复杂是指这些研究对象一般都是有多个组分共存的,而且,就物质世界本身的规律而言,越是容易共存的物质,其性质上就越接近,越难于区分。另一类复杂物质就是人们为生产生活需要而人为故意制造的,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配方,出于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可能添加的成分的范围非常广泛。再则,象化工生产等过程也难于避免副反应的发生,产品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杂质。象这样的复杂样品对分析化学方法提出了特定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在讨论分析化学方法时必须提出的技术指标之一,即方法是否具有选择性。如果方法具有很高的选择性,那就可以在复杂组分中检测出待测组分,整个分析过程就简单而快捷,因此在分析化学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追求分析方法的选择性。但是,任何事物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具有高的选择性的方法并不多,一般的方法在测定中或多或少受到共存物质的干扰,甚至只能测定多种物质的总量而无法分别测定,这显然成为阻碍分析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分离方法,所谓分离即指将各种共存物质彼此分开,从而达到不相互干扰测定的目的。经典的分离方法包括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等,这些方法一般需要比较大量的样品和试剂,且以手工操作为主,程序比较复杂,对操作要求高,效率和精度均较差。其后更为有效的分离方法如色谱(层析)占据了分离方法的主流,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作为自动化的分离手段,获得了较高的分离效率并方便了应用,而且这些技术还可以与检测技术联用,包括各种类型的检测装置如热学、电子、光学、电化学检测器及质谱检测器等,这样色谱分离技术就和检测技术结合为一体同时完成了分离和分析两大任务,因此色谱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分析科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学科分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分离工作的要求的提高,更多的分离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如近些年很快发展起来的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液相微萃取等,也为分离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技术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分析科学技术迅速渗透到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各种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和特殊的样品对分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新型的分离技术迅速地发展成熟起来,本章将重点介绍其中部分重要的技术。 §2.1 现代色谱分析技术 色谱分析已经成为非常经典和实用的分离分析技术,其基本的分离模式包括气相色谱分离和液相色谱分离,其中气相色谱分离又包括基于吸附和分配的不同分离模式,液相色谱分离的分离模式则更多,除吸附和分配外,还包括离子交换、空间排阻等。在这些经典的色谱分离基础上,还发展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现代色谱分离方法。 §2.1.1高效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将固定相均匀涂抹在玻璃板(或塑料板/铝制薄板)上成膜,用毛细管或适当的点样装置将试样点加在薄层的起始线上,等溶剂挥发后置于展开槽内用一定的溶剂展开,当展开到适当距离时取出,晾干、显色后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薄层色谱具有操作简单、快速、不怕污染,流动相选择范围宽,有利于不同性质的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等特点。 薄层色谱是20世纪50年代由Kirchner等由经典柱色谱和纸色谱发展而来。20世纪60年代,Stahl等对薄层色谱进行了标准化、规格化及扩大应用等方面的工作,但由于自动化、分辨率及重现性等方面的不足较长时间停留在定性和半定量水平上。20世纪70年代开始,薄层色谱向仪器化、高效化发展,逐步形成了高效薄层色谱,即在高效薄层板上进行组分分离,并用仪器代替手工操作,得到分辨率极高的色谱图,再配以高质量的薄层色谱扫描仪,大大提高了薄层色谱定量结果的重现性和准确度。目前,高效薄层色谱已成为色谱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样品在薄层板上被分离的原理和柱色谱类似,按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和空间排阻薄层色谱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吸附薄层色谱。 1. 薄层色谱的技术参数 薄层色谱的分离操作过程与柱色谱不同,其技术参数也不完全相同。 (1). 定性参数 比移值Rf (2-1) L1为原点中心到样品斑点中心的距离;L2为原点中心到溶剂前沿的距离,如图2-1所示。 图2-1 薄层色谱图及比移值 Rf值和样品、固定相、展开剂的性质均有关,可作为组分定性的参数。由图1可知Rf只能在0 ? 1之间,实际操作中一般要求Rf在0.2 ?

文档评论(0)

renweng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