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代诗风的开创者一 苏舜k.梅尧巨在诗歌发展由唐入宋转xt的作用Y 690715
一代诗风的开创者
— 论苏、梅在诗歌发展由唐入宋转变中的作用
研究生:夏荔 指导教师:张晶 专业:文艺学
中文摘要 苏舜钦和梅尧臣是北宋中期著名的诗人,在北宋诗坛上享誉盛名,当时即以 苏“梅’
并称,纵观其二人的艺术实践,他们的诗歌理论、诗攀创作以及艺术风格等诸方面皆有迥为异调的
体征.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将二人f于有磨一代诗风向宋诗面目演进的历时性文化背景加以观照,
并由此认识二人在宋诗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籍以洞见唐宋诗风的流变以及把
握宋诗的独特机理.
关键词 诗歌风格 文道 文化
中国是诗的国度,拥有几千年绵延不衰的诗歌盛世。在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
维语)的思维定势下,通常认为诗源于 诗《》、骚《》,兴于汉魏,至唐出现了我国诗歌史
上的高峰唐诗。而宋诗虽不似唐诗那样家喻户晓,但从诗人数量、从诗歌的产量等相比
是唯一的可以与唐诗相比肩的。据清人历鄂的 宋《诗纪事》一书所录诗人即达三千八百
余家,较之清康熙年间救编的 全《唐诗》所录唐代诗人二千三百余家多出一千五百余家。
宋代诗人的创作数量更是多得惊人,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如果汇集起来,无疑数倍于
全《唐诗》的四万余首,这一数量本身也决定了诗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
说宋诗是继唐以后又一高峰,唯其才有资格与唐诗相颇顽,基本上可以与唐诗分庭抗礼。
唐诗与宋诗,不能简单地以历史分期来划分,而是时代风格的巨大而深刻的演变。
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用体格性分之殊。”①而宋诗之
所以为宋诗,是由于它以其异于唐诗的独特风貌,另辟蹊径地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而
在唐诗向宋诗的递擅演变过程中,北宋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勇于反西昆体之浮靡,以独
具风格的篇篇力作,形成了宋诗的雏型,成为宋代诗风的有力开创者。在宋诗的发展的
历史上,他们分别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清人叶燮认为:“开宋
诗一代之面目者,始于梅尧臣、苏舜钦二人。”②近人吕思勉亦言:“宋诗之能卓然自立
者,始于苏梅。”③这已不是仅仅局限于宋初诗坛乃至宋诗复古运动之中的着眼,而是对
一代诗风的开创者— 论苏舜钦、梅尧臣在诗歌发展由唐入宋转变中的作用
真在整不宋诗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的估计和判断,这就明确地肯定了苏梅在宋诗发展中的
地位。
苏舜钦和梅尧臣在当时以 “苏梅”齐名并称,但他们在诗歌的理论主张、诗歌创作
(作品)以及艺术风格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风格,各人对前人,这里的前人
是指百多年前的唐人的继承各不相同。梅诗重在闲淡深远,厚重朴质;苏诗重在气势凌
健,昂扬奋举。二人在艺术风格上迥异,但在艺术手法上,却有很多共同之处。明显的
把散文、议论的句法引入诗中,此即通常所说的 “以文为诗”和 “以议论为诗”。这在杜
甫、韩愈的诗中己出现,而苏梅二人以后的诗,则说理议论尤多,由此见宋诗 “讲求理
趣”的端倪。如苏轼诗 “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 “总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等诗。由此可见,苏梅二人在唐宋诗风演变、宋诗形成乃至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非同
寻常的地位,可以说他们前承唐诗风格,后启宋诗机理,是唐宋诗风的集成者与转折点。
(一)唐代诗风的演进与苏、梅的继承性
唐诗固然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而盛唐、中唐则为高峰中的巅峰。在我国诗
歌的百花园中,苏梅二人对唐代诗风的借鉴是明显的,有师承、有超越。二人对唐代其
体作家的继承脉络也是相当清晰的。盛唐诗豪放健举,率性奔放,苏舜钦诗中多有表现,
中唐诗则沉郁质朴,闲淡深远,梅尧臣诗可见一斑,二人对于前人有很好的继承并自成
一格;而苏梅二人的诗作成为唐宋诗的枢纽,同时,更是中华诗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
环。
1、大开风气:恢复诗歌面向现实的优良传统
唐初与宋初,诗坛风气相似,初唐继续隋、南朝宋齐梁陈 “浮艳”诗风,经初唐四
杰、陈子昂近百年苦斗,迎来盛唐诗风,呈现出壮丽灿烂的诗歌风貌。“安史之乱”的爆
发,把诗引入四方千戈、风尘瘫洞的血腥现实中来。伟大的诗人杜甫慷慨悲歌,描写人
民生灵涂炭的痛苦情状,杜诗中的现实主义名作,多以直接再现社会生活为其特征,深
刻地再现了当时的动乱现实。中唐时期,白居易以诗为谏净武器,有意显豁地揭示诗的
主题,不再是含蓄温雅的,而是浅俗而尖锐的。白居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