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论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文论精选 主讲 余德保 第一讲 先秦两汉文论 第一章 先秦文论概述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和理论的萌生期。 文艺思想处于萌生状态,和哲学、历史、道德、宗教等意识形态混合在一起。 第二章 《论语》选录 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 毕生致力于自己“仁政”的政治理想,奔走诸侯各国十四年,风餐露宿却“累累如丧家 之犬”(司马迁语),未果,回归故里讲学继续传播自己的思想 。 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杀人越货、民不聊生、争权夺利 享乐风气——声色犬马、违背传统 孔子提倡“礼”对抗“礼崩乐坏” 第一节 后世对孔子的定位和评价 在当时,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当时最显耀的是以老庄为首的道家。 后世,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孔子的思想主张正好适应了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的需要。 第二节《论语》的主要内容 《论语》一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他的言论结集而成的。孔子的言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以“仁政”、“爱民”的政治主张、中和的文学批评标准、“文质彬彬”的道德修养最为后界推重。 1 .政治 孔子主张施行“仁政”。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主张维护“礼”的统治秩序,反对“政”与“刑” 2 .文艺思想 2·1文艺与政治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 2·2文学的社会作用 《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接上 2·3文艺批评标准——中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孔安国释为“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 接上 2·3 “和”即是适中、恰如其分。孔子以“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即折中、调和。 3·道德修养 君子——文质彬彬 “质”指人的内在品质;“文”指人表现于外的礼仪风采。 孔子主张文质并重,即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一原则无疑相通于他中和的文学理论。 总结 孔子的思想特别是文艺思想基本上都是着眼于“用”,孔子密切联系政治教化的文艺理论对后世的影响,一是提倡关怀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具有充实的社会内容;一是偏重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功用,忽视审美创造的特殊性。 第三章 《孟子》选录 孟子其人其事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第一节《孟子》的主要思想 孟子继承孔子关于“仁”与“礼”的思想,在“仁”即“爱人”的基础上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在文学理论方面,影响较大的是他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论和“知言养气”说。 1·知言养气 孔子:“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孟子的“养气”,即对自己本性中的善端,循乎自然地加以扩充,不断地进行道义的积累。这样就可以成为思想清明品格伟大的人。 2·以意逆志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孟子首次提出分析理解诗义的方法论,即是“以意逆志”。解诗说诗,必须领会全篇的精神实质,加上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向。 3·知人论世 文学批评除了以意逆志外,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王国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第二节 总结·孟子的继承与新创 孟子的“仁政”更为空想和理想化,把它建立在“不忍”之心的心理原则上 孟子的“性善论”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第四章《庄子》选录 庄子其人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也。” 妻死,鼓盆而歌 第一节逍遥游——庄子哲学的核心 《大宗师》“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齐物论》 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 追求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在任自然而无为的精神遨游中实现个体身心存在对现实的超越。 第二节《庄子》对古代文艺 思想的影响 浪漫·奇崛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第三节《庄子》的主要内容 1·探寻规律 庖丁解牛 轮扁斫轮 开辟了与儒家的功能论不同的本体论研究的新角度,对文艺创作内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第四节 意境说的源头 1·超越语言 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意境的虚实结合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的审美特征,其实质即是对语言的超越。言不尽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专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