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 知道楔形文字及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 初步理解文字作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的重要意义,理解楔形文字对于两河流域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理解《汉穆拉比法典》作为早期人类法典的特点及其重要历史价值。 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两河流域国家的形成和王国的更替的学习,了解考古学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吉尔伽美什史诗》和《汉穆拉比法典》等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文献解读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产生。 难点:《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分析。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亚非四大古典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 一、王国的更替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条件 二、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 楔形文字和史诗是最重要文化内容 三、《汉穆拉比法典》 1.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并实施中央集权。 三、《汉穆拉比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片段) 19. 倘藏匿此奴隶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21.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22.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 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6.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意识。 古代两河流域 伊拉克地图 亚非大河流域四大古典文明中心 中国文明 印度文明 埃及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 文明 大河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动植物资源丰富 气候温暖 地理位置相对孤立 共性特征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便于翻耕 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富,水网密布 地处中国西南,中亚之南,西亚之东南,与古代各文明都有联系 尼罗河定期泛滥,水量稳定,无大洪水有地中海、沙漠等自然地理屏障 河水不定期泛滥,洪水灾害频繁 土壤盐碱化 地势开阔,无天然地理屏障 差异性 四大古典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 尼罗河流域 四大古典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 印度河、恒河流域 四大古典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 黄河、长江流域 四大古典文明中心的地理环境 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职能 王国的更替对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大河流域居民的生存考验 苏美尔人的诗歌: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河流域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 大禹治水 由于盐分的不断增加,苏美尔地区的土壤在不断退化,这个过程在科学上称为盐碱化。苏美尔人从附近的河流中引水灌溉,给干燥的土壤带来了水分,但也带来了盐,当水分蒸发完了,盐却保留在土壤中,盐分一年一年的积累对苏美尔土壤的影响尚不明显,可要是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积累,就会降低土壤的肥沃度了。对残存至今的泥版文书的若干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前2350年,苏美尔的可耕地就在减产了。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大河流域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 大河流域居民的生存考验 底格里斯河南段和幼发拉底河南段之间的土地虽然异常肥沃,但仍然少不了灌溉,因为这里每年几乎有八个月不降雨,每年春天降下的暴雨来得太晚,根本赶不上浇灌在4月份就必须收获的主要农作物(苏美尔地区夏天的气温高达华氏125度,足以烤焦这里的土壤,所以这里的夏天不是生长季节)。……苏美尔的处境还受到下列事实的制约,即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完全缺乏诸如石头、矿物甚至树木之类的自然资源。这意味着苏美尔的居民被迫大量依靠贸易并十分注意使用任何可能的手段以弥补经济的不平衡,以保持他们的优势不致削弱。换言之,苏美尔人必须征服自然,与自然做斗争而不是充分享受自然的丰足。 ——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大河流域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 大河流域居民的生存考验 楔形文字的书写特点和功用 楔形文字消亡及破译的简单过程 《吉尔伽美什》的神话和史诗性质 5.《吉尔伽美什》的史学价值 为什么要有文字 ?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导致复杂的社会交往以及更多信息的记忆,文字作为一种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