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遗产与中国国策 贺云翱 文化遗产与中国国策 1、中国国策:“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2、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 3、何谓“文化遗产”:中外不同表述 4、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事业 5、“世界遗产”的意义和价值 6、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前景 人是宇宙间自然进化、选择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养育了人,“反哺”和推动着人的不断文明化。 文化成了人的唯一标志和安身立命的基础。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文化成就,它是先人馈赠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和保障,也是开创新文化的源泉和智库。 1、中国国策:“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 2、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迅速发展 ①“世界遗产”方兴未艾; ②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时成立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九部委参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构; ③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成立国家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并要求各省、市、县政府设立相应机构。 ④2006年2月12日文化部等在北京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览”,引起热烈反映; ⑤2006年5月23日,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⑥ 2006年5月23日,国务院公布第6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0处,而此前后五次公布的总和不过1271处; ⑦2006年6月18日,中国政府宣布设立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首个“文化遗产日”活动。 中国新国策的提出与文化遗产事 业的发展似乎有着某种默契,潜藏 在这种默契背后的是什么动因? 文化遗产具备着稀缺资源价值、独特的精神价值、构建国家文化实力的价值、在国际上的民族识别价值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综合价值等多重价值。 它既体现着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性,社会运营的低消耗性或节约性,它在保持文化多元性及互补性、在保持人类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和谐与平衡方面,特别是在以文化、知识、生态为导向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趋势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和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遗产事业本身就构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文明发展的三个形态 3、何谓文化遗产 (1)一般认识: 保留到今天的先人的文化创造。 或指历史的现在表现形式。 (2)我国传统认识: 在我国,“文化遗产”本指“人类历史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1990年版《汉语大词典》第6册)。 (3)国务院2005年12月文件最新定义: 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以物质形态保存的文化遗物 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 村落、历史街区; 古建筑、古遗迹、古墓葬、石窟寺、 石刻、壁画;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工业 遗产等; 可移动文物:不同质地的文物、艺术品、文献、手稿、 图书资料、古旧地图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种以非物质形态保存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前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4)《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10月17日):“文化遗产”包括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其具体内容包含了五个方面: a、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语言; b、表演艺术; 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介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