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颅咽管瘤 Craniopharyngioma 北京世纪坛医院 神经外科 概述(introduction) 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其起源是在垂体柄结节部的鳞状表皮细胞巢(squamous cell nest),也可能来自垂体固有细胞的组织转化. 发生学(Pathogenesis) 约在胚胎第二周即在原始口腔顶出现一向上突起,逐渐伸长的盲囊,称之为拉克氏囊(Rathkes Pouch),位于脊索的前端.稍晚一些在前颅窝底部向下出现漏斗突,两者逐渐接近,构成垂体.Rathke氏袋与原始口腔相联部分逐渐变细形成一管道,即颅咽管,或称垂体管.Rathke氏袋在第8周后由简单的表皮结构迅速增殖形成垂体的腺部,包括前叶和结合部,漏斗形成垂体神经部即后叶. 正常成人的垂体,特别是在结节部,有残存的鳞状表皮细胞,大多数学者认为颅咽管瘤即起源这些残余的表皮细胞. 前者为小儿型,有三层结构,最外层为一层圆柱立方表皮,中间层为复层的多角形,鳞状表皮样细胞,最内层为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中心的层状明胶样物质的一部分形成钙化,后者细胞间桥发育的多形性肿瘤细胞呈复层状,岛状发育,虽伴有丰富血管结蒂组织的间质,但看不到囊肿形成,明胶化和钙化.在小儿几乎都是釉质表皮型,而在成人中两种类型各占半数. 发病率(incidence) 颅咽管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但在儿童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鞍区肿瘤的第一位..国内京沪两地三组资料提示,颅咽管瘤占全国脑肿瘤的4.7%--6.5%,但60%的病例发生在15岁以下的儿童.按部位讲颅咽管瘤在儿童约占幕上肿瘤的17%;单就鞍部视交叉区部可占54%,而在成人远低于儿童,仅为20%. 年龄和性别(age and sex) 经研究统计显示全年龄组发病高峰为15岁或13岁,而儿童和成人各自的发病率年龄高峰则有明显区别.若考虑所有组,则反应高峰年龄本身是介于7-13,20-25,60-65岁. 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 好发部位(Predilection site ) 按照颅咽管瘤与鞍隔的关系,可分为鞍内,鞍上,鞍内鞍上,和非典型部位颅咽管瘤. 鞍内颅咽管瘤:生长于鞍内,较为少见.垂体向下移位,平坦并在早期受损,随肿瘤增大鞍隔向上推移,向脑组织发展,这型向鞍上,鞍后发展,即在视交叉的后面使第三脑室底部升高,上部脑干向后而视交叉则向前移位.这型肿瘤蝶鞍明显扩大. 鞍内鞍上颅咽管瘤:肿瘤位于鞍上又位于鞍内,当鞍隔破坏或经过小裂孔后,两部分肿瘤广泛合成一体.这样病例不是单一肿瘤生长而是来自综合的起因. 非典型部位颅咽管瘤:少数肿瘤可长在蝶窦,斜坡,咽后,颅后窝及松果体等处。 临床表现(Clinical manifestation) 颅咽管瘤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小儿病程比成人为短.其临床表现视肿瘤的部位及发展方向,年龄大小而有所不同.鉴于肿瘤发生在鞍部因而常出现类似垂体腺瘤的局灶体征. 1:颅内压增高症状:儿童多见,多由于肿瘤长入第三脑室引起室间孔阻塞或长入脚间窝使基底池阻塞,或由于肿瘤压迫导水管所致。 2:视力视野障碍:儿童对早期视野缺损多不引起注意,直至视力严重障碍时才被发现。 3:垂体功能低下:早期表现为体格发育迟缓,身体矮小,瘦弱,易乏力倦怠,活动性少,皮肤光华苍白,面色发黄,并有皱纹,貌似老年。性器官呈婴儿型,无第二性征. 4:下丘脑损害的表现: (1):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下丘脑结节核管理性功能和生殖活动,漏斗部及灰结节一带又与脂肪代谢有关。 (2):体温调节失常:下丘脑后部受损临床多见体温较低,下丘脑前部受影响可致中枢性高热。 (3):尿崩症:表现为尿量增多,每天可达数千毫升甚至10000毫升以上,原因为肿瘤损伤视上核,视旁核,下丘脑-垂体束或垂体后叶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但多尿与ACTH的正常分泌有关,如垂体前叶同时受损,ACTH分泌减少,则也就不致产生尿崩。 (4)嗜睡:见于晚期病例,轻者尚可唤醒,重者终日沉睡。 (5)精神症状: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虚构等。与下丘脑边缘系统或下丘脑额叶联系损伤有关,成人较多见。 (6)贪食或拒食症;下丘脑腹内侧核的饱食中枢或腹外侧核的嗜食中枢被破坏,临床较少遇到。 (7)高泌乳素血症. 5:邻近症状;肿瘤可向四周生长,向鞍旁生长者可产生海绵窦综合征,引起3,4,6对颅神经障碍,向蝶窦,筛窦生长者可致鼻出血,脑脊液鼻漏等,向颅前窝生长者可产生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大小便不能自理,向颅中窝生长者可产生颞叶癫痫和幻嗅幻味等精神症状,少数病人肿瘤可向后生长而产生脑干症状,甚至长到颅后窝引起小脑症状。 辅助检查(Accessorytest) 1:颅骨X线平片:鞍上型者可见蝶鞍后床突及鞍背低下形成短鞍背,鞍底较平,蝶鞍前后径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