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
,发挥我省玉米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玉米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我省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审定编号:冀审玉2007002号 (二)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
丹科216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W9235为母本,自选系丹598为父本组配成的晚熟玉米杂交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91厘米,穗位125厘米,叶片数22片,花丝粉色,花药深肉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5厘米,穗行数18-20行。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红色,百粒重36.3克。生育期128天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0-1级,小斑病0-1级,丝黑穗病0-4.5%,青枯病0-3级,尾孢菌叶斑病0-3级,弯孢菌叶斑病0-3级,纹枯病0-3级,黑粉病0%。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测,粗蛋白10.51%,粗脂肪3.26%,总淀粉73.74%,赖氨酸0.32%,容重724.0g/L,属优质饲料玉米。2002-2003年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83.6公斤,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1.4%。2003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4公斤,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12.4%。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省春播中晚熟玉米区包括忻定盆地,***地区、吕梁地区、***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全部及临汾地区的东西丘陵地区。(三)投资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
为了尽快将该品种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提高我省玉米总产量,带动玉米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申请立项实施丹科2162玉米新品种的推广。项目计划实施二年,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建立丹科2162原原种基地200亩,配制杂交种5000亩,生产杂交种约150万公斤;制定丹科216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农民培训、技术宣传,建立新品种示范点,以点带面,使丹科2162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为80万元,该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形成年产150万公斤丹科2162杂交种的生产能力;每年可在我省推广50万亩,可增产玉米5万公斤,创经济效益6万元。
(四)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1、基本条件
组织实施过多项种子产业化项目,并且长期从事各种作物种子的生产经营,为种子生产、繁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众多的技术、开发人才。从人力资源来看,我公司专业人员达88%以上,分别从事科研、开发、创收、管理等工作,为丹科2162的开发奠定了人才基础。
?? 2、特色和优势
项目在境内实施。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条件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位于省部,.8-135.0千卡/cm2,≥0℃积温4500-5000℃,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总时数为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全年无霜期天丹科2162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W9235为母本,自选系丹598为父本组配成的晚熟玉米杂交种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论述
1、技术路线
项目的总体技术路线:
2、总体目标与具体实施内容
项目总体目标:
丹科2162杂交种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公斤,丹科2162推广面积达到50万亩。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1)建立丹科2162原原种基地200亩。
(2)建立丹科2162原种基地2000亩。
(3)建立杂交种制种基地5000亩,生产杂交种约150万公斤。
(4)制订丹科2162高产栽培技术规范,通过农民培训,技术宣传,建立新品种示范点,以点带面,扩大丹科2162推广面积。
(5)推广丹科2162玉米新品种50万亩。
3、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
丹科2162玉米杂交种已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大面积推广,可以证明该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是可行的、可靠的、科学合理的,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而且经过我公司近年来的制种实践和示范推广检验,证明制种技术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可行,已经在大面积的中晚熟区玉米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各项生产工艺技术是合理的,成熟的。经试验、示范,该品种适宜华北、西北中晚熟区种植,适应范围广,丰产稳产。
4、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论证
审定编号:冀审玉2007002号生育期128天左右。接种鉴定:大斑病0-1级,小斑病0-1级,丝黑穗病0-4.5%,青枯病0-3级,尾孢菌叶斑病0-3级,弯孢菌叶斑病0-3级,纹枯病0-3级,黑粉病0%。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测,粗蛋白10.51%,粗脂肪3.26%,总淀粉73.74%,赖氨酸0.32%,容重724.0g/L,属优质饲料玉米。2002-2003年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83.6公斤,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1.4%。2003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4公斤,比对照沈单16号增产12.4%。一般亩产600公斤左右。
配套栽培技术方面,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