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自映射的非游荡点集的结构.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13 摘要只 本文研究区间连续自映射的非游荡点集的结构. 设r=[0,1],对连续映射r:r-r,用P(r),n(f)和Q(f)分别 表示f的周期点集,。一极限点集和非游荡点集.熊金城[4]证明 了Q(f)一P(万至多为可数集,因而对于1一P(f)的每个连通分支 J,JnQ(f)至多可数.另外据熊金城#][,L.S.Block及W.A.Coppel [3]的结果,JnQ(f)至多有一点不是Q(f)的孤立点;如果这样的 点存在的话,它一定属于八(r. 本文主要目的是构造区间上连续的自映射说明上述论证中的 各种可能都是存在的.其主要思想是应用Banach空间的压缩映象 原理 关键词:区间连续自映射,周期点集,w一极限点集,非游荡点集 Abstract Inthispaper,westudythestructureofthenon-wanderingsetofa continuousmapfromanintervalintoitself. LetI=[0,I].Foracontinuousmapf:I升 I,denotetheset ofperiodicpoints,w-limitpointsandnon-wanderingpointsoffby P(f),八(f)andQ(f)respectively.Xiong[4]provedthatQ(f)一歹丽 isatmostcountable.ThusforeachconnectedcomponentofI一P(f) denotedbyJ,JflS2(f)isatmostcountable.Moreover,bytheresultsof Xiong[4],L.S.BlockandW.A.Coppel[3],atmostonepointofJnQ(f)is notisolatedinQ(f),andifsuchapointexists,itmustbelongtoh(f). Themainpurposeofthispaperistoconstructexamplestoshow thatvariouspossibilitiesinthetheoryexist. KeyWords:continuousmap,periodicpoints,recurrentpoints,w-limit points,non-wanderingpoints. iii 致 谢 本文是在叶向东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叶老师不仅以他渊博的学识, 严谨的学风,敏锐的思维使我受益匪浅,他宽厚的为人,诚实的作风以及乐观 豁达的人生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在他学业上的谆谆教诲和生 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下,我才得以顺利的完成学业.在此,我向叶向东 教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很高兴能有机会提到给过我极大鼓励和帮助的其他人.无论是在 完成论文期间,还是在平常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李思敏老师,叶盛博士后, 以及苏勇,黄文和邵松同学都给予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和热情的鼓励.在此我 也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前 言 动力系统的研究起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H.Poinca创1854-1912)对多体间 题一质点组动力学的研究.由于此前描述这类运动的微分方程的求解间题长 期得不到解决,H.Poincae首先开始了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的研究,即通过 方程本身的性质直接决定它所定义的积分曲线的性质,从而得到解的性质. 1881-1886年间,他先后发表了四篇论文,后编为 微“分方程所定义的积分曲 线”一书,从此拉开动力系统理论研究的序幕. 在本世纪初叶,由于非线性振动等实际课题的联系,动力系统的研究获得 了令人瞩目的进展,Birkholf等人将经典微分方程所定义的动力系统抽象为拓 扑动力系统,使得这一学科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近数十年来,动力系统理论 已成为一个强大的数学分支,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现代主流科学一非线 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系统理论的发展沿着两条并行的路线,一方 面是发现简单性,即探索周期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揭示复杂性,即研究不 稳定性及混沌性.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上,动力系统又被分成四个各具特色 的研

文档评论(0)

higu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