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中地理备课必备: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2013年高中地理备课必备: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为④,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沼渣可以作为肥料。第(2)题,大面积焚烧秸秆,会产生烟尘和灰烬,形成大气污染;秸秆焚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答案] (1)D (2)A 知识点二 第二节 晨背关键语句 理解教材新知 知识点一 第六章 应用创新演练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把握热点考向 1.概括法记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三大原因 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严重;深刻的环境危机。 2.概括法记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重要途径——循环经济。 (2)具体措施: 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 消费——绿色消费;旅游——生态旅游。 [自读教材·抓基础] 1.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面临着庞大的 ,应对着 不足和 严重的严峻挑战。 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 (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 (2)资源问题:自然资源 ,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 较低。 人口基数 人均资源 利用率 相对短缺 环境污染 (3)深刻的环境危机: 问题 具体表现 发展趋势 环境 污染 、水体、固体废弃物、 污染等 仍在发展,迅速由 向 蔓延 生态 破坏 水土流失、荒漠化、 和 资源锐减、 多样性减少等 在扩大, 在加剧 大气 噪声 城市 农村 森林 草地 生物 范围 程度 3.解决措施 走 之路。 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发布时间:1994年3月。 (2)主要内容: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 、对策以及 。 可持续发展 总体战略 行动方案 [跟随名师·解疑难] 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庞大的人口基数 2.严重的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 [活学巧用·大冲关] 1.《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1)~(2)题。 (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 ①庞大的人口压力 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④深刻的环境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  )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 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解析:第(1)题,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其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基数庞大、增长较快,因此,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 答案:(1)C (2)B [自读教材·抓基础] 1.循环经济 (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2)手段:环境 技术。 (3)核心:提高 。 (4)资源利用: 方式。 (5)原则:资源输入 、资源 和使废弃物 。 (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 。 循环利用 无害化 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 减量化 再利用 再生资源化 生态化 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 (1)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 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 。 (2)经济效益:有利于 和 调整。 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 (1)原理:用 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 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 (2)方式:调整原有的 ,发展种植业和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 (3)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