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 论“奥威尔式社会”
目 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13)
一、统治者与与统治者——“奥威尔式社会”的组成 …………………(13)
(一)独断专权的统治者…………………………………………………(14)
(二)生活悲惨的被统治者…………………………………………… (15)
(三)注定失败的反抗者………………………………………………… (15)
二、独裁、极权的恐怖——“奥威尔式社会”……………………………(16)
(一)对内政策……………………………………………………………(18)
(二)外部环境……………………………………………………………(19)
三、思想自由与表达自由——奥威尔的希冀……………………………(20)
注释…………………………………………………………………………(22)
参考文献……………………………………………………………………(22)
英文摘要、关键词…………………………………………………………(24)
论“奥威尔式社会”
摘要:乔治·奥威尔因在其代表性作品《1984》和《动物农场》中创造的极权社会而被文坛、政坛所铭记。本文拟从这两部小说的人物塑造入手,探讨他们在极权社会中的地位,以此揭示“奥威尔式社会”的独裁和极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内部政策与外部环境的典型特征。希望能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对极权主义的憎恨与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关键词:《1984》 《动物农场》 极权社会 思想自由
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短暂而又贫病交困、颠沛流离的一生因其晚年的经典作品《1984》和《动物农场》而被世人铭记。这两部作品分别出版于1945年和1948年,出版后立即引文坛和政坛的轰动。只是1950年逝世的奥威尔无法知晓其引起的赞誉和批评了。奥威尔在《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文中曾提出:“没有一本书能够真正做到脱离政治倾向的”,“在我缺乏政治目的的时候我写的书毫无例外地总是没有生命力的”,[1]“我在1936年以后写的每一篇严肃的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和拥护民主社会主义通常某一人或政党、特定群体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一切决策、政治权力、经济政策皆由独裁者所掌控,没有第二人或是政党可以分享其权力国家和社会的界线被取消一切皆属于国家,加由西班牙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军,。奥威尔了国际纵队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清洗被为“狂热的托派分子”受到监控搜查追杀。? [3] [4] [7]乔治·奥威尔 董乐山译《1984》,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68页、177页、44页
[5]阎海琴《世界人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361页、411页
[6] 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思想的文化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67页
[9] [10]乔治·奥威尔 董乐山译《文学和极权主义》,《我为什么要写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148页、146页
参考文献:
[1] 乔治·奥威尔 董乐山译《1984》,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
[2] 乔治·奥威尔 傅惟慈译《动物农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
[3] 乔治·奥威尔 董乐山译《我为什么要写作》,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4]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创作主题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9年5月
[5] 王丽《夹缝人生—乔治·奥威尔两部主要小说中的小人物》,(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6] 汤卫根《论1984年中的权力运行机制》,《当代外国文学》,2006第3期
[7] 曹丹丹《乔治·奥威尔—充满矛盾的社会主义者》,《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
[8] 聂素民《“奥威尔式”艺术研究》,《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9] 梁道华《动物农场中两条被篡改律法的比较》,《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9月第7卷第3期
[10] 聂素民《动物农场艺术特色新探》,《安徽文学》,2009年第期9
[11] 单波、李加莉《奥威尔问题统摄下的媒介控制及其核心问题》,《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7月第15卷第4期
[12] 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反极权主义思想的文化解读》,《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13]王丽《夹缝人生—乔治·奥威尔两部主要小说中的小人物》,《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The “Orwellian society”
Abstract:George Or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