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六国论含试题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2、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 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简介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苏洵(1000─1066)字明亮,号老泉,宋朝眉山人。与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成为文学史上著名人物,“唐宋八大家”中他一门就占了三人。朱德老总曾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苏洵长于散文,善用比喻。他十分关心政治,论文大多针对时政而发,议论锋利,切中时弊,说服力强,著作有《嘉佑集》。据说苏洵27岁因应试不中,焚去以前所写文章,刻苦攻读,博览群书,潜心钻研,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由于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深得欧阳修的赏识。嘉 年间,欧阳修把苏洵的22篇文章推荐给朝廷,一时名动京师,文人竟相模仿。因此,他命名自己的文集为《嘉佑集》。本文选自《嘉佑集》中的《权书》,原题为《六国》,一般选本改作《六国论》。 2.写作目的: 本文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当时,契丹( 后称“辽”我国东北少数民族)、西夏(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经常入侵,北宋统治者沿用妥协政策, 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求苟安。作者写这篇文章,论六国灭亡之道,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 3.题解: “六国论”是倒装省略句,是“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论”是散文的一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体现这种文体的特点。 二.预习 侧重于字词,以学生自学自练为主。 (1)读课文,注意读音 (2)有些文言句子的词序,在翻译时要改变。试译下面句子,说说如何改变。 ①赵尝五战于秦。 ①赵国曾经五次和秦作战。“于秦”在原句作补语,译时可充状语,放在渭语前。 ②其势弱于秦。 他们的势力比秦弱小。语序改变同前小题。 三.研习新课 1:研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读第一段,注意字音 注意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非兵不利:兵器,名词 或曰:有的人 六国互丧:交替,一个接一个地。 率贿秦耶:一概,全都,副词。 盖失强援:承接上文,表示对原因的解释,副词。 (2)句式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 ……….也。 表判断,固定用法,古文中称为判断句。 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1) 提问: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 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弊在贿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 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贿”字上。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 (2) 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明确:一是从贿秦的国家说--------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贿秦的国家说--------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 师生共同明确思路,试背第一段。 作者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明确观点。 贿秦力亏 板书:弊在赂秦 { } 故曰:弊在“赂” 不贿者以贿者丧 (4) 学生齐背第一段。 3:研习第二自然段 (1)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字音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暴霜露 pu 暴秦之欲无厌 bao 胜负之数 shu 数吕师孟叔侄shu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ong 从散约败zong (2)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二段 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a. 其实百倍:他的实际数量。是两个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其实”。 b. 固不在战矣:本来、当然,副词。 c. 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祖父”, 是两个单音节词 d. 固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引申为分辨、清清楚楚的意思。 e. 理固宜然;助动词,应该。 (3).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a.提问:这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 分组讨论。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作者紧承第一分论点“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去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分三层意思,运用对比的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