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单科·T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结合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发展状况的史实分析备选项。
【精讲精析】选D。A项明显与题干没有关系,可以排除。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而我国与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逐步改善,故B、C不符合题意。“必须走出去”反映了我国主动走向世界的外交,旨在让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故答案为D。
2、(2011·海南单科·T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从题干中的时间入手,再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精讲精析】选A。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3、(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思路点拨】本题土地制度入手,通过上海历史的变迁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属于容易题。
【精讲精析】选C。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非选择题
4、(2011·福建文综·T38)(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5 “没有开化的中国佬” 图16 “我们在中国应该做什么” 图17 “中国就要崩溃了”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11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二.doc
- 1.2 1.3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 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二.doc
- 1.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教案(09版人民必修2).doc
- 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
- 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教案(09版人民必修2).doc
-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复习教案 人民版必修二.doc
- 1.4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教案 (人民版必修2).doc
- 1.4 中国古代王朝的经济政策 教案(人民版必修2).doc
- 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 ( 人民版必修2).doc
- 2.2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案 ( 人民版必修2).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0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1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5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6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7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18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21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doc
-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24 新课标选修部分内容.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