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
2.近代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是
A.上海 B.天津 C.广州 D.北京
3.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来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①吃西餐②喝西洋饮料③喝咖啡④建造花园式洋房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识之士的推动④西方文化的影响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5.在近代,首先突破中国人传统服饰、穿上西装的是
A.政府派遣的第一批留美幼童 B.部分买办 C.孙中山 D.康有为
6.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照两幅图片可以看
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表现在①服饰的变化②发式的变化③
礼仪的变化④是否缠足的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维新派人士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影响
B.外国传教会的宣传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8.晚清时期,有人把“断发易服”提高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该人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9.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
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
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
10.新中国出现新生活新风尚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人民当家作主
C.苏联的援助 D.人们对美的追求
11.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是在什么时候
A.一五计划完成时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末
12.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中国社会家庭生活产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帽有洋筒,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秋油,颜料之鲜明者曰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在《炳烛里谈》
材料二
图一 穿西装的男子
图二 辛亥年间,革命士兵在为百姓剪辫子
图三 西式糕点开始出现在街头摊柜里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马克思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怎样?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8年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一个重要转变,是彻底抛弃了“胡乱吃饱”的传统做法,开始从“粗放型”向“营养型”转化,有意识地注意食品的营养结构。就粮食消费来看,仅占食品全部支出的9.18%,其中副食品支出到1991年占全部食品支出的57.17%。1978年平均每人每天消费1斤还要多,而到1991年平均每人每天消费粮食不足半斤。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根据我国人民的体质、膳食习惯,提出一个规范化的营养标准:每个成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物热量2400千卡,蛋白质72克,脂肪73克。即使由国际标准来看,“1984年北京城市居民每天每人摄入的热量为2680大卡,蛋白质80克,两项都超过了国际标准。”
水果历来是属于温饱之外的奢侈品,但是这一时期已逐渐成为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内容。1991年平均每人消费鲜瓜果58.80公斤,其中西瓜就将近40公斤。
――摘自《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生活的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京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开始由吃好向膳食合理化转变,居民在食品支出方面,更趋向营养、新鲜、方便、快捷。越来越讲究,比如北京人喜欢吃米,而米的种类却在不断变化,1978年以前,北京人吃的米以籼米为主,20世纪80年代粳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7近代中国精神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8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9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0中国现代精神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1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3世界近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4世界近代经济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6世界现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7世界现代经济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8世界现代精神文明专题测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