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讲 近代中国精神文明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因而在2011年的高考中,本讲所涉及的考点中,三民主义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如:重庆卷18、广东卷16、四川卷17、全国新课标卷16、全国文综卷37;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三民主义作了考查。
(2011·四川卷17)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和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清末顽固派和维新派都认为中国“民智未开”,不能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这是政府不信任百姓(上图中“政府视百姓之程度低”),老百姓更不信任政府(上图中“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体现了人民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其解决之道就是尽快设议院、开国会等,实现政治民主。
中国近代各派思想潮流的相互关系
中国近代思想各流派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理清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中体西用”的方针,并付诸实施开展洋务运动。
②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他们继承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又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③康梁维新派与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形成全面、系统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并通过戊戌变法付诸实践。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革命派发展了维新派民权主张,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⑤马克思主义者与激进民主主义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以俄为师,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注意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扬州市201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17)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近代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各种关系之间的认识。所谓“主流”,就是某一种思潮影响较大,但是,其他思潮仍然存在。故选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成为高考命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复习中,要梳理清楚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变革,如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迈出教育方面近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等重大史实,并结合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高考制度的恢复,作系统的梳理和复习。
(2011·四川卷37)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之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
材料二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 ? ? ? ? ?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编制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打工文学”的症候式分析.pdf
- “当代”诗歌生产与消费中的“倡懂”现象.pdf
- “泛在”来袭:信息素质教育何去何从.pdf
- “物”“我”如何“通”——庄子“与物无际”与“不以物易己”的哲学分析.pdf
- 卞之琳诗歌英文自译翻译伦理之透视.pdf
- 村务问责:走向村务善治的责任规制机制.pdf
-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现状及其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基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调查.pdf
- 当代美德伦理背景下的休谟“同情”原则研究.pdf
-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研究综述.pdf
- 高校工会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pdf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8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9中国现代经济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0中国现代精神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1世界古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3世界近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4世界近代经济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6世界现代政治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7世界现代经济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总复习 18世界现代精神文明专题测试.doc
- 2012届高考历史 名师第二轮预测 试题10.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