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铜钱、火器之仍照向例设禁,其善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此大臣( )
A.属于洋务派 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C.属于顽固派 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
2.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开平煤矿 ③上海发昌机器厂 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
(亿元) 1936年产值
(亿元)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6.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7.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8.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9.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Z§X§X§K]10.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1937年指出:“90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在此一点上,我们不能不说是近年交通事业之进步。”他所说的“进步”应包括( )
①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所取代 ②由机械牵引的电车与汽车出现 ③城市交通系统有所发展 ④内地与西北、西南等地区之间都有铁路交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于2010年2月16日在温哥华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包揽冠、亚军,这是我国选手在冬奥会冰上运动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致电中国代表团,向他们表示祝贺。我们在第一时间看到右边的新闻图片借助的信息媒介应该是( )
①《新华日报》 ②新华网 ③电影 ④电视新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创刊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商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土产的发展。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因此,是不断地在应对矛盾与困境中试错,而不是根据先验的理性的蓝图设计,构成了支配人们做出现代化选择的基础。
——摘自《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