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水中墩施工组织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况 XX长江特大桥是新建铁路渝怀线上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桥,位于XX县境内,中心里程为DK89+623,桥跨布置为2x24m+3×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144+2×192+144)m下承式连续钢梁+2×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梁全长898.36m,全桥位于曲线及直线平坡上,桥高95m。按复线要求一次建成。主墩为圆端形空心墩,墩身高度为49.3m,6号、7号墩采用桩基础、高桩承台,每墩10根φ3.0m钻孔桩,承台尺寸25.2m×17.4m×6 m,采用双壁吊箱围堰施工。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桥位长江范围内水深20m,水流湍急,水运繁忙。主河槽偏向重庆端,水深约35m,河槽附近水流紊乱。河道较顺直,河床无压缩现象,枯水江面宽仅360m左右,水流平顺,水深约25m,洪水期江面宽约600m,水流顺畅,水深60m。两岸均见大面积岩石裸露,怀化岸人口较稠密,有公路至桥台附近。 (二)气候条件 桥址所处地区属亚热带湿润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热、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大气降水以降雨为主,雪雹少见。多年平均气温17.6℃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2.3℃。多年平均降雨量1124.2mm,年最大降雨量1417.7mm,暴雨大部分发生在7~9月,两岸风力较小,平均风速2.1m/s,最大风速为19m/s,风向NNW。 由于河谷相对湿度大,日照少,加上风力小,形成川江多雾的气候特征,年平均中雾和浓雾36天左右,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元月雾天最多。 (三)水文条件 川江为我国大型山区河流,桥区段穿越四川盆地东部低山区丘陵区,河岸多为岩石组成,河床表面则由卵石覆盖,河型河势稳定,河床年季变化不大,年内冲淤演变规律比较明显。 三峡建库前:Q1/100=88700m3,H1/100=180.10m,V1/100=4.76m/s Q1/300=97000m3,H1/300=182.60m,V1/100=4.94m/s 桥位处两岸地势较陡,怀化岸枯水期为滩地。桥位水位变化落差很大,水流湍急。各月水位过程线如下: 月份 水位(m) 备注 1 146.55 2 145.55 3 147.55 4 150.55 5 159.55 6 160.55 7 171.55 8 169.55 9 167.55 10 159.55 11 153.55 12 148.55 水流流速如下:H=168 m,V=3.96 m/s H=165 m,V=3.68 m/s (四)地质条件 桥位处大部分为裸露砂岩或泥岩夹砂岩,局部覆盖砂粘土、人工填土,6#墩河床底部段有8~9m卵石土,7#墩河床底部段有3.5~11m卵石土,主要地层岩性如下: (1)漂(卵)石土(Q4al):杂色、松散、饱和,漂(卵)石含量约75%,石质成分为硅质岩,变质砂岩,质硬,磨圆度好,其中,6#墩处漂石含量约50~75%,粒径200~450mm,个别大于500mm,卵石含量约20%,粒径一般50~200mm,少数20~50mm;7#墩处卵石粒径20~200mm为主,约占55%~70%,个别大于200mm;漂卵石间充填中细砂为主,厚3~11.15m,分布于河中,基本承载力0.15Mpa,柱周极限摩阻力35Mpa。 (2)泥岩夹砂岩(J2S):紫红色夹灰绿色条带,泥质及砂质胶结,质软W3层,容重23KN/m3,基本承载力0.3Mpa;W2层,容重25KN/m3,基本承载力0.6Mpa,极限抗压强度13Mpa。 (3)砂岩(J2S):灰黄、青灰、灰白色,厚~巨厚层状,中~细粒结构,硅质、钙质、少量泥质胶结,为V级次坚石。W3层容重23KN/m3,基本承载力0.5Mpa;W2层容重24.5KN/m3,基本承载力0.8Mpa,极限抗压强度29Mpa。 (4)物理力学指标 岩土名称 容重(KN/m3) 综合φ 基本承载力(Kpa) 临时边坡 桩周极限 承载力(fiKpa) 岩石饱和极限抗压强度(Mpa) 块石土(Q4ml) 19 300 200 1:1.25 120 砂 19 280 120 1:1.25 35 砂粘土 19 200 150 1:1.25 40 块石土(Qdl) 20 350 300 1:1.25 150 泥岩夹砂岩W3 23 400 300 1:0.75 W2 25 600 600 1:0.5 13 砂岩 W3 23 450 500 1:0.5 W2 24.5 650 800 1:0.3 29 三、主要技术标准 (一)线路技术标准

文档评论(0)

工程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