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墙工程施工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航墙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述 导航段结构主要包括了上下游导航墙以及上下游护坦。 上、下游导航墙采用喇叭型对称布置型式,上游主导航墙长71.29m,辅导航墙长84.88m;下游主导航墙长70m,辅导航墙长74.12m(中心线投影),闸顶挡墙为现浇砼,与下部主体同位置分缝,基坑超挖部分采用C10砼回填。 导航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以及上游与驳岸连接处15.55m重力式辅导航墙。上游导航墙顶高程为▽+14.55m,底板顶高程为▽5.94m;上下游导航墙底板宽分别为9.5m和8m,厚0.6m。下游导航墙顶高程为▽+11.28m,底板顶高程为▽3。45m。 上下游护坦长度为70m,与上闸首相邻的25m、与下闸首相邻的20m采用钢筋混凝土不透水护坦,护坦厚30cm,其余为素混凝土透水护坦,透水护坦上设置Φ50mmPVC的塑料管冒水孔,间距为1m,孔内填碎石,两端用土工布包裹,不透水护坦伸缩缝采用橡胶止水。护坦沉降缝采用2cm厚聚乙烯板填充。 在主辅导航墙和闸首施工完成开始开挖上下游护坦的土方,利用枯水期进行上下游护担施工。施工期间做好防渗和护坦底面排水工作。 本工程共包含C10封底混凝土,C20底板混凝土,C25扶壁导航墙墙身和护坦混凝土。 1.2、工程地质 根据《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杨庄二线船闸施工图设计地质勘查报告》,本区属于扬子准地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下扬子台坳中的淮、响隆起和苏北坳陷,构造线主要方向以NE向及NEE向为主,并被较新的NW向平移断层所切割。淮阴~响水隆起,分布在泗阳~赣榆断裂以东,淮阴~响水口断裂以北,呈北东向展布,北宽南窄,逐渐收缩,主要由元古界片麻岩组成,局部见震旦纪灰岩。滨海~淮阴凸起,分布在淮阴至滨海一线以北。涟水~阜宁凹陷,位于涟水、阜宁、射阳一线,呈东北向展布。区内地层属扬子地层区。本区区域地层基底为中元古界锦屏组片麻岩、片岩;上元古界震旦系莲沱组、陡山沱组、灯影组灰岩;古生界地层地层大部缺失;中生界白垩系浦口组、赤山组。新生界发育老第三系泰州组、阜宁群、戴南组、三垛组和新第三系盐城群;第四系发育下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勘查深度内均为第四系地层,勘查深度(40m)内为全新统、上更新统,两者分界明显,土性各异。地层特征概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Q4) 本区全新统厚度约12~22m,地表浅部为近期黄泛沉积,为较厚层的粉性土层,其间夹薄层状粉质粘土层;中下部为灰黄色可塑的粉质粘土、粘土层以及软土层,为溺谷相沉积;底部为一层中密状态为主的粉土、粉砂层。本报告中地层编号为1、2、3大层。全新统以粉土和软土发育为特征,土性较差。该区历史上受黄河、淮河泛滥影响,导致区域内全新统变化频繁。 1b 素填土:棕色~黄色,表层以粉质粘土为主要成分,中下部以粉土为主,结构性较差,含有植物根系和少量砖块碎石。局部地段填土较厚,达7.8m。 1-1粘土:灰黄色,可塑状态,中等偏高压缩性,局部夹有粉土薄层。层顶面埋深为1.0~8.2m,层厚0.7~6.0m,断续分布。 1-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塑~流塑状态,高孔隙比,高压缩性,局部夹有粉土薄层,土质较差,土性欠均匀。埋深较浅,厚度不大,间断零星分布。 1-2a 软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为主,中等偏高压缩性,局部夹有粉土薄层。局部零星分布。 1-3 粉土:灰黄色,饱和,稍密状态,结构松散,夹有多层粉质粘土薄层,局部较厚,土质较差,标贯击数低。全线连续分布,层顶面埋深1.0~13.2m,厚度不均,大多为0.5~9.6m。为古黄河黄泛时期主要沉积层,沉积时代较新。 1-3a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状态,局部软可塑,中等偏高压缩性,局部分布,粉性较重。呈透镜体状分布于1-3层粉土中,分布范围较小。 1-4 软粉质粘土:灰黄色~灰色,流塑状态,局部软塑,高孔隙比,高压缩性,标贯击数较低,局部夹有粉土薄层,偶见腐植物,土质较差,土性欠均匀。主要在下游引航道末端连续分布,层顶面埋深1.0~15.3m,层厚0.4~6.0m。其他地段局部分布,厚度不大。 2-1 粘土:灰黄色,可塑状态,中等压缩性,层间夹有粉土、粉砂透镜。全线连续分布,层顶面埋深5.0~16.8m,层厚0.6~8.5m。 2-1a 软粉质粘土:黄灰色,软塑,薄层状夹于2-1层中,局部分布。 2-1c 粉土:灰黄~黄灰色,稍密状态;分布于2-1a相似,薄层状夹于2-1层粘土层中,分布不连续。 2-2 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黄灰色;流塑,局部软塑,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塑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为主要软土层。主要在闸室和下游引航道连续分布,层顶面埋深7.9~21.9m,厚度0.7~11.4m。其他地段局部分布,且埋藏较深。 2-2a 软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状态,高压缩性,层间夹有粉土、粉砂薄层

文档评论(0)

工程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