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單元一:「區域文學」理論探析講.doc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單元一:「區域文學」理論探析講.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 單元一:「區域文學」理論探析 講 者:邱素雲 講 綱: 一、撰寫緣起【請參見資料一】 (一)為95暫綱「區域文學選讀」獻芻蕘之見 (二)應國文科學科中心之邀成立四人資源小組 (三)新增學生閱讀在地文學現象及資產的視窗 (四)課程理論基礎教材開發及問題之相關研究 二、教學目標【請參見資料二】 (一)延續性:傾聽來自土地的音聲 (二)主體性:學生為中心的同心圓 (三)在地性:文學地圖與深層對話 (四)參與性:走入文學現象的情感 三、名義界定:文學區域與區域文學【請參見資料三】 (一)學校本位:學習者與教材的連結 (二)區域特質:文學家與素材的連結 (三)生長環境:土地印象與人文特質 (五)當地文化:在地慧命與常民生活 (六)社區互動:教學場域與社區資源 四、教師角色:伙伴團隊與協同教學【請參見資料四】 五、課程教材:區域情感與文學心情【請參見資料五】 六、課程目標:【請參見資料六】 七、教學方法:【請參見資料七】 八、結 論:人生景深與城鄉記憶【請參見資料六】 【資料一】 1、撰寫方式:均先通過小組討論、共同蒐集、篩選資料,設計單篇主題,協同合作完成。 2、資源小組成員 小組長:陳麗明(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組 員:徐千惠(新店高中國文科教師) 梁淑玲(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邱素雲(中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3、鄭清文說:「文學的書寫,從身邊開始。」(《小國家大文學》,〈倒立的金字塔〉,頁37,臺北市:玉山社,2000.10。) 4、趨勢作家保羅?藍伯利(Paul Rambali)在〈渡過九○年代的19種方法〉(19 Ways To Spend The Nineties)一文中談到,九○年代的犯罪成長率將是現今的三倍,而AIDS的流行也使人們不再輕易出門,人們藉著層層門鎖將世界關在家門之外,慢慢退化為自閉性的空間狀態,猶如回到安全且原始母體子宮,即所謂的「織繭生活」(Weave a Cocoon),在「織繭生活」的微社會(Micro Society)中,你所能得到的外界資訊被限制在高解析電視(HDTV,Highdefinition TV)所報導的範圍內,猶如胎兒倚賴臍帶一般。這種生活形態將成為最低限度的地方自治與自我的退化。(引自李清志,《鳥國狂──世紀末台北空間文化現象》,〈「織繭生活」的噩夢〉,頁22~23,台北市:創興,1994.7。) 5、李清志:「當二十世紀的台北人逐漸趨向自閉式的『織繭生活』形態而不願敞開心懷去關心並協助鄰人的需要時,將會任由電視魔咒將我們帶向另一個更幽暗的世紀末。」(前書,頁23。) 【資料二】 1、以學校為本位,製作符合學生經驗和社區特性的教材。95年開始執行的高中課程綱要延續了九年一貫課程的精神,主張推展「學校本位的課程」,強調賦予學校和教師發展課程的空間,「區域文學選讀」正是展現學校本位課程的空間所在。 2、余光中說:「一個都市如果沒有未來,是可悲的。一個都市而沒有過去,那絕無可能。有過去而任其風吹雨打,沒有人把它寫下來,那就是無情加上失憶。」(《文學台北 街道書寫》,〈一個台北,各自召魂?〉,頁13,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2.3。) 3、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詢問新城比舊城好或差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們之間沒有關係,就好像舊明信片描繪的不是模里利亞的過去,而是一個不同的城市,只不過湊巧像這個城市一樣,也叫作模里利亞。」失去記憶的城市就像模里利亞,同時也失去對城市的感情與對歷史的反省力。 【資料三】 1、「區域」的選擇與決定是最重要的課題。雖說區域可大可小,大至於國際間分區塊、在台灣土地劃區域,小至以學校所屬縣市或鄉鎮作區別,劃分的方式及區塊的大小決定了教材內容,也決定了學生的閱讀面向。 2、初義是凸顯文學作品的完成過程中,人與「生長環境」的關係;但須避免故步自封,當與世界各區域文學相互參照比較、切磋學習;最終則與世界性的大文學觀接軌,顯現文學花園條暢發滋,各具生命主體性的多樣美感。 3、「區域文學」的精神為何?在於文學作品的創作和鑑賞中放大、加深「人與生長環境」的關係,例如:放大或加深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印象。透過文學作品,凸顯某個區域的特色,無論北、中、南、東地區,讓教、學者雙方於此中賞析、剖析生長環境之美惡。讓教、學者嘗試從與文學相關的各種角度來瞭解自己的生長環境。 4、95暫綱中有關區域文學教材編選說:「參酌國文科篇目內容,規劃適合當地文化、社會整體發展之文學內涵。」「各區域文學的教學,必須與當地文化、文學之學習結合,並能與社區互動,符合實際需求。」「教材之編選,應尊重各族群之主體地位,必要時應向當地耆老及相關專長人士請益,以充實選材內容。」 5、95暫綱中有關區域文學教材內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