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摘要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主要始于城市地理学者和城市社会学者,前者强调其“空
间性”,而忽视其“社会性”;后者强调其“社会性”,却又不擅长予空闯分析。就
研究的空间尺度来看,城市地理学者利用街道水平的人口普查及住房数据,运用因子
生态分析对城市整体进行社会区分析,但却难以对最终结果给予合理而满意的解释;
而城市社会学者、人类学者则从社区入手,利用访谈、入户问卷调查等手段对社区的
特定人群进行研究;就研究的时间历程来看,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多为单体城
市的某一时间断点的社会区分析,缺乏纵贯性。鉴于社会空间的形成是“历史性的”
或者说“继承性的”,因而对城市社会空间的演进应强调其历史追溯,以增加可信
度。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以广州市为例,追溯了其社会空间演进的历史进程和机
制,并重点分析了社会经济转型期(1990-2000)广州市社会空间的变迁特征。
第一章对“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空间”等关键概念进行了解析,全面总结
并评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空间研究状况,分析了社会主义东欧国家的城市社会空
间演进特征。针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理论进展、实证研究等亦进行了追踪和评析。
第二章为研究设计,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构架,确定广州市“老八区”
共83个街道为研究对象,但“全球——国家——区域——城市”四维的分析视角成为
广州市社会空间解析的主线。
第三章对前社会主义时期(.1949)广州的社会空间进行了剖析。“封建性的商贸
港市”塑造了广州“东官——西商”的双核心结构,由港口贸易推动的多种文化交
融、侨商聚居区等成为影响广州市社会空间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1949.1987)广州作为“生产性城市”的“单位
制空间”进行了研究。(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策略导致不同性质的单位受到的重视程
度不同,大型国有工矿企业受到尊重,老城区商贸区被忽视,政府机关则倾向于集
中,而农村及农民则完全被禁锢在土地之上,为(重)工业化提供农业剩余。
第五章对社会主义转型期(1987-)广州作为“转型城市”的社会空间进行了分
析,首先对“转型城市”的概念和标志进行了界定,提出社会经济转型期广州社会空
间分析的逻辑思路,即从全球化、乡城移民、制度惯性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并选取低
收入流动人口聚居区——“城中村”以及“隔离破碎化”的城市郊区进行实证研究:
针对广州市1990—2000年社会空间演进特征,指出政府的企业化行为以及市场力量的强
大和投机性成为其社会空间变迁的根本动因。
第六章对广州市1990年、2000年两个时闻断点的社会空闻结构进行了因子生态分
析,结果发现社会区类型变化不大,从主因子上来看,产业等级(如高端服务业、低
端服务业等)、移民(如外来人口、本地人口等)、历史继承与城市拓展等成为影响
广州市1990-2000年社会空间演迸的共性因素。其中变数最小的为旧城区和远郊区的农
业人口聚居区,前者继承了广州市传统的商贸区。多为本地的、商业及社会服务业从
业者阶层;后者因处于远郊区,非农开发进程缓慢,本地户籍农民外出打工的比率较
高。从外来人口来看,外来蓝领及一般职员阶层仍分布在旧城区外围的近郊区,1990-
的社会空间结构变动较小,只是在原有的社会空间分异的基础上稍加强化,并未衍生
出新的社会区类型。
第七章对本论文的研究徽了总结,关于如何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城市社会空阀等问
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机制,广州市
Ⅱ
in
social Chinese
mechanismofurban
Theevolution space
transition:acaseof 1990—2000
Guangzhou
Major:HumanGeography
Lihua
Name:We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