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系统关于特大干旱后的思考
“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烈日当空,没有一丝云彩,没有一缕凉风,使大地像一团燃烧的火球,日复一日。40.4℃虽然不是**气象史上的日最高温度,但夏伏连旱,持续高温41天,持续无降水23天,却刷新了**的气象记录。
8月15日,随局领导一起深入部分镇乡进行旱情调查,所到之处,触目惊心。地里,一锄头下
去,尘土飞扬;田里,秧苗如火燎似的,裂缝宽达5厘米,深达20多厘米;人们要到几里外才能找到生活用水。苕苗焦枯,玉米蔫萎,蔬菜无收。不仅是一季庄稼没了,投入的种子、肥料没了,还有那最初抽水的费用也没了。一句话老百信全亏了。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只是觉得今夏反常,只是不愿在街道上行走,只是一个劲地喊热,躲在空调室、茶楼、冷饮屋或在商场闲逛,期待着喜雨的到来。对于干旱的感知、认识却显得浅显、简单,远不如山区农村靠天吃饭的人们对干旱的感受那样敏感和痛切。有人认为,旱灾致使农作物减产,又不会要人命。其实洪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显然,罕见的特大伏旱所造成的破坏决不亚于一场大洪水。
7月10日-8月31日,持续53天的特大旱灾随着北方冷空气南下,终于结束了。在此期间全县饱受高温煎熬,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许多平时不易察觉的问题也暴露无遗。首先,一部分领导干部热衷于工业化、城市化、形象化,长期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当大灾降临时束手无策、疲于应付。其次,部分领导缺乏对灾害的充分认识,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不到位,人为的无效劳动灾上加灾。第三,群众发动不充分,上热下冷的情况比较普遍,所谓的抗灾措施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面上无法推广。第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加重了灾害的损失。
“气候就是县情”。两个月火烤般的生活,**这座城市醒了吗?这次特大旱灾到底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谁不按气候规律办事谁就该挨打。旱灾,它使全县人民饱受煎熬,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农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认真总结这次抗旱减灾的经验教训,牢固树立防重于抗的思想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农业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这场特大旱灾我个人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转变被动抗灾理念,落实主动抗旱措施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关键。在农业抗灾减灾工作中,应该转变种植习惯和抗灾理念,要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栽培,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要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化学、农机和工程措施,尽量种植抗逆能力强或能错开灾害重发期的作物品种,着力发展旱作节水、保护性栽培等避灾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平昌十年九旱,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应作好以下五项措施:一是以早治旱。早育早栽,躲过干旱季节;二是以水治旱。用好工程水,提取江河水,拦截地表水,开发空中水,挖掘地下水;三是以旱治旱。走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的道路;四是以科技治旱。大力推广应用旱育秧、地膜覆盖栽培、旱地规范化改制、使用抗旱剂等先进实用科技;五是以调整治旱。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作物。保护植被,保护环境。实践证明,落实这五项措施扎实的乡镇、村社,农民的灾害损失小,收效大。
二、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乃抗旱之本。“十里挑水不觉远,夜晚偷水不顾脸,抢水操戈不顾亲,打破脑壳为一担(水)”。这首“泉水谣”唱出了**人饱受旱魔肆虐的艰辛。由于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平昌逢雨就涝、无雨必旱。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差,田高水低,使农业生产条件每况愈下。今年,我县大多井干,塘、堰干涸,溪沟断流。大小渠系漏缝比比皆是,水库放水还未到达目的地,大部份水却被流失,致使无水可用。虽然政府组织实施红层打井,集中人力、财力为农民送水,但用水问题仍难以应付。政府应加大力度,落实管护责任,尽早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三、人工增雨是惠及广大群众的实事。今年旱就旱在一个关键时节,庄稼人叫“卡脖子旱”。七下(旬)八上(旬)是水稻抽穗、杨花、灌浆期,庄稼能否有收成,就靠这个时节的风调雨顺。对于旱山乡村的广大农民来说,给钱给物不如下场及时雨,更何况救灾资金毕竟是有限的。人工增雨是利用现代高科技,在空中建库修渠,无雨变成小雨,小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雨。6-8月,县气象局多次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加了雨量,缓解了旱情,深受老百姓欢迎,充分显现了车载火箭的威力和效益。由于我县人工增雨作业装备未归属县气象局,是全市的一大特色,致使在有利的天气形势下多次错失良机。因此,政府应加强协调将人工增雨作业装备归口管理,实现技术、装备、人员、经费一条龙,以求达到更好的增雨效果,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四、中小型农机的应用是抗灾自救的有力保障。在抗旱减灾工作中,无论是打井抽水、水利夏修,还是喷灌保苗等,各种中小型农机具都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力短缺的矛盾,降低了农业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政府应加大适合山
[1] [2] 区作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