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校学生心理状态的形成及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朱锦饰.docVIP

()浅析职校学生心理状态的形成及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朱锦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职校学生心理状态的形成及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摘要:职校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初中生与大学生之间,在生理心理上没有完全成熟,他们也不同于高中生,他们必须面对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职校生难于面对现实,难于改变现实的自我,也不善于修正、改变理想的自我,使之符合现实,使得难于形成自我同一性。再加上职校生正处于“疾风暴雨”的青少年期,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自身状况与周围环境会产生许多不相融,这加剧了危机的存在,这些危机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职校生在校的发展,出现很多令教育者头痛的问题行为,而且会影响他们的人格特征和身心健康。本文主要介绍职校学生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及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关键词:职校生 问题行为 心理 教育者要矫正职校学生的问题行为,就要对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并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心理治疗手段,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这班门弄斧,谈谈个人见解,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教。 一、职校学生的问题行为 所谓问题行为,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的那些妨碍品行的良性形成,智能的正常发展,身心的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某种麻烦的偏离正常发展状况的消极行为。但它与犯罪行为、变态行为是不能混淆,前者属于教育工作者对象,而后者属于司法工作,心理治疗、医疗机构的对象。 如果用心理学家左其沛的分析原理,可将职校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成四类: 1、过失型:由不正当或不合理的需要,或由好奇、好动、试探、畏惧等心理引起。由于缺乏知识经验或认识能力不足,采取了不适当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违反法律和一般行为规则的行为。特点:情境性、偶然性、盲目性。如: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敲诈勒索、破坏公物。 2、品德不良型:由不良需要引起,受不良意识倾向或人格特点所支配而产生的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特点:经常性、倾向性、有意性。如:说粗口、辱骂教师、撒谎、乱扔垃圾。 3、攻击型:由挫折造成的愤怒,不满情绪所引起,并受一定气质、性格所制约。如与他们发生冲突时产生的发泄、对立、反抗迁怒等攻击性行为。特点:公开性、爆发性。如:自我为中心、打架斗殴、粗暴、任性。 4、压抑型:由挫折引起,受一定的气质性格的制约。在挫折持续作用的条件下产生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行为。特点:隐匿性、持续性。如:自卑、退缩、抑郁、神经过敏、不适应学习、封闭自己。 二、问题行为的成因 经调查,我们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缺失家庭教育的家庭。此外也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要客观、准确的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1、身心发展失去平衡。今天的青年人身体早熟,心理晚熟,导致身心发展失衡。这样使其心智能力无法控制因身体成熟而引起的冲动,这是今天青年问题增多的根本原因。 2、不连续文化下成长。过去的新生代,其成长过程多是跟随父母的脚步成长,不可能产生所谓“代沟”。现今,都市工业化社会多元化,而文化又失去连续性,父子两代,甚至兄弟之间所处环境都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新生代成长过程中,在生活知识上难免出现父母不能教子女,兄长不能教弟、妹的情形。 3、自我追寻中感到困惑。对现今社会的年轻人来讲,由于社会多元化,教育普及化,导致在前途发展上个人出路和选择也随之增多。客观出路广阔,主观条件不足的矛盾情境下,多数青年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 4、不觉自身是在幸福中。现代青年给人的印象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但主观上根本体验不到身在福中。现代年轻人自幼经历的是张口吃饭,伸手穿衣的生活,缺乏生活历练,自然就体会不到求学的可贵,有多少人为不得不读书而烦恼。 5、社会导向和理论宣传上的某些偏差导致学生缺乏辨别能力。他们向往更好的生活条件,崇拜金钱,崇拜歌星、明星,欣赏网络中的反恐精英,却不知雷锋精神的价值,不懂得焦裕禄为何人,更不懂得创业的艰难;指望索取,却不愿承担风险,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中真善美的辨别力。 6、职校生对就业前途的悲观。由于用人单位人才的高消费,职校生就业已失去以往的优势,有的单位甚至把职校生挡在就业的门外。职校生自己的动手能力不比他们差,但由于总被人看不起,找个工作很难,因此产生消极、悲观、自我封闭的自卑心理,导致心胸狭窄,情感孤独,隔世感油然而生,很难将自己融入社会群体之中。 7、青少年学生上网容易普遍,但有不少设计暴力、色情、赌博的网站和网络游戏,诱使他们长时间泡在网络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8、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使一些学生自幼养成自私、任性、蛮横、逞强、孤僻、自卑、惟我至上、冷漠等性格弱点,与群体格格不入。据了解,现在的学生80%并不认为自己的学习负担有多重,反倒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特

文档评论(0)

wzjs1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