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中巨学院颐卜论叟
中文摘要
胃肠动力障碍型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
反流瘸、胃轻瘫。假性肠梗阻和肠易激练合征等,其病因尚不涛楚,可能与神经
激素因素、神经心理因素.饮食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酸作用有关“1。
胃舒颗粒处方为我院邱明义教授临床应用多年,行之有效的经验方。由白芍、
柴胡、枳实、甘草、佛手等多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郁,和胃降逆,通利消滞
的功能,用于肝胃郁热所致痞满证,症见胃脘胀满、嗳气、纳差、胃中灼热、嘈
杂泛酸、脘腹疼痛、口干口苦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型疾病见上述症状者。
本课题主要针对胃舒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其初步稳定性试验进行了
药学研究,药效学及作用机理研究已由课题组其他研究人员完成。
在制备工艺研究中,对方中含挥发油的药材进行了提取,正交实验优选出挥
发油提取工艺:加10倍量水,浸泡2小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小时;正交实
验优选出挥发油B一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油:B—eD_1:6,包合温度为35℃,
搅拌时间为2h,p—cD:水=1:15;由于方中含有甘草和黄连,有报道黄连小檗碱
与甘草酸反应产生沉淀造成有效成分损失,故以黄连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比较了
分煎工艺与群药混煎工艺的优劣,结果显示分煎工艺的小檗碱提取率达6.29%,
明显优于混煎工艺的小檗碱提取率3.77%,故确定了黄连与方中其余诸药分煎
的工艺路线,减少了药效成分小檗碱的损失;以干膏率和浸膏中芍药苷含量为指
标,正交实验优选密除黄连外其余诸药的永煎煮工艺:加入10倍量水,提取2
次,每次提取1.5小时;以干膏率、除杂工艺中芍药苷保留率、多糖保留率以及
澄明度为指标,正交实验优选出壳聚糖澄清除杂工艺:药材质量:药液体积=1:5,
壳聚糖溶液体积:药液体积=1:2.5,温度为60℃,在与水醇法除杂工艺的比较实
验中,发现壳聚糖澄清除杂工艺的多糖保留率达80%,芍药苷保留率达90%,
大大优于水醇法除杂工艺“.5%的多糖保留率和6s.1%的芍药苷保留率,这与壳
聚糖纯化工艺能提高药效残分多糖及芍药营的保留率的文献掇道枢符,加乏操作
简单,节约成本,故决定采用;以黄连小檗碱含量为指标,正交实验优选出黄连
单煎工艺:加入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3小时;以成型难易为指标,并
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颗粒成型的辅料及比例,确定了颗粒的制剂成型工艺:稠
浸膏1份,糊精2份,再加入5%的阿司巴甜及相应量的6一环糊精包合物,90
%乙醇制粒,干燥。最后按确定的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了三批小试验证,结果表明
工艺稳定,质量可靠。工艺研究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采取了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sB
30nm,柱温:25℃,该方法稳定可
液(21:79),流速:O.5ml/min,检测波长:2
靠;工艺研究中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取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
346nm),仪器采用uv一2201型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该方法稳定可靠;
工艺研究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取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490nm),仪
胃舒颗粒的药学f!J『:丸
器采用uv一220l型紫外分光光度仪(日本岛津),该方法稳定可靠。
在质量控制研究中,我们初步制定了胃舒颗粒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
对方中柴胡、砂仁、枳实、黄二{、佛手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表明分离度好,
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zorbaxc—18
暂定本品中芍药苷含量不得低于2.203mg/g,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B
检测波长:230nm,柱温:32℃,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平均回
了颗粒中小檗碱的含量,暂定本品中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含量不得低于
7.11
8mg/g,结果表明本方法消除了杂质对含量测定的干扰,而且简便,稳定,
重现性良好。同时我们按照中国药典2005午版一部附录Ic颗粒剂下各项规定
对制剂进行检查,均符合要求。
在胃舒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中,对三批样品进行室温留样考察了三个月
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主题词: 胃舒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初步稳定性,D.cD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