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训练.docVIP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训练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看两两相依燕新乳②。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 ②燕新乳 ③报鹦鹉: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3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 2.(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庚辰西域清明元耶律楚材 玛瑙杯寒醉眼明 4.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此诗为刘禹锡晚年的作品。 ②飕飗(sōu li):风声,这里指天亮前秋风带来的寒意。 (1)开头两句,创造了一个有知有情的形象“我”。这里的“我”是谁?这样写,有什么效果?(3分) (2)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即杜甫、曹操和管仲)不过如是。”结合诗句,概括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勃发英气”。(4分)(揭阳一中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女 唐彦谦①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 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 (1)这首诗语言既朴素又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一句写景状物就十分精细传神,试选一角度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注】 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建高20丈的铜柱,上有铜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 (1)这首词前两句的描写展现了怎样的情景?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仙子·寻梅 [元]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①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 ①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 (1)此曲题目为“寻梅”,但句句无“梅”,作者是如何表现“寻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曲,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炼字的角度:“努”,用力伸出、用力冒出的意思。一“努”字,把桑芽写活了,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缓慢生长的动态,给画面增加了艺术情趣。 ②修辞的角度: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诗人把“桑芽”比喻成“青鸦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的颜色和形状。 (2)①诗人通过采桑女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