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 Baby massage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手法要求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二.与成人手法的区别 (一)与成人手法不同的手法是:推法、掐法、捏法、运法。其中同名不同操作的是:推法、捏法。 (二)小儿特有的手法是:掐法、运法。 第二节 复式手法 1、水底捞月 2、黄蜂入洞 3、苍龙摆尾 4、二龙戏珠 5、凤凰展翅 6、天门入虎口 7、运水入土与运土入水 8、飞经走气 9、猿猴摘果 10、开玄机(璇玑) 11、揉脐摩腹与揉龟尾推七节 12、打马过天河 13、总 收 手 法 第二节 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操作的一般顺序: 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握。 一.头面部穴位 Point on the Head and Face (一)攒竹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线状) 。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替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不振、惊惕不安。 (三)太阳 定位:眉后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该穴,称揉太阳或运太阳。推揉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 (五)人中 定位: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 操作:掐人中。掐五次或醒后即止。 主治:昏厥、抽搐、惊风。 (七)牙关 定位:耳下一寸,下颌骨陷中。 操作:按牙关即用拇指按,或揉牙关,用中指揉。按揉5—10次。 主治:按牙关主治牙关紧闭;揉牙关主治口眼歪斜。 头面部穴位主治归纳: 1.治疗外感表证: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揉迎香、拿风池。其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主疏风解表;揉迎香主治鼻塞流涕;拿风池主发汗解表、祛风寒。 2.治疗惊风、抽搐:掐山根、掐人中、推揉囟门、按揉百会、揉耳后高骨、推天柱骨。其中按揉百会有升阳举陷的作用。 3.治疗牙关紧闭、口眼歪斜:按揉牙关。 二、胸腹部穴位 胸腹部穴位主治归纳: 1.主治宽胸理气:按揉天突、推揉膻中、搓摩胁肋、揉乳根、揉乳旁。 2.主治消化系统疾病:揉中脘、摩腹、分腹阴阳、揉脐、揉天枢、摩揉丹田拿、按肚角。其中摩腹可用于消化功能紊乱,治疗腹泻、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揉脐、摩揉丹田可温阳散寒,治疗下焦虚寒,可治疗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病症。 三.腰背部穴位 (一)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操作:揉大椎,用中指端揉,揉20—30次。 主治:感冒、发热、项强、咳嗽。 (二)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 四、上肢部穴位 (一)五经 定位:手指末节罗纹面,从大拇指至小指分别为脾、肝、心、肺、肾经。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经的补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补或泻100—500次。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三十一)六腑 定位: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退(推)六腑,用食、中二指或拇指指面自肘部推向腕,退100—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证,如高热、惊风、烦渴、鹅口疮、重舌木舌、腮腺炎、咽痛、大便秘结等。 上肢部穴位主治归纳: 4.镇静止抽搐:掐威灵、掐揉五指节、掐二扇门、掐老龙、掐十宣、掐捣小天心、掐四横纹、清肝经、掐总筋。 5.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揉运内劳宫、揉上马、分阴阳。其中清天河水清卫分气分之热;退六腑清营分血分之热;运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热;揉内劳宫、揉小天心清心经有热;分阴阳可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气血不和。 五、下肢部穴位 (一)箕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操作:推箕门,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推至腹股沟部,推100—300次。 主治:功能利小便,主治小便赤涩不利、尿闭、水泻。 (二)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按拿百虫,用拇指按或拿,按拿5次。 主治:功能通经络、止抽搐,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癖。 下肢部穴位主治归纳 镇静止抽搐:掐揉解溪、掐大敦、掐仆参、掐昆仑、按拿百虫、按膝眼、掐揉前承山、拿委中、拿后承山。 (三)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