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铜管室内乐创作的发展与困惑
------由中国交响乐团铜管室内乐专场音乐会演出引发的思考
1994年北京音乐厅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打开音乐之门”暑期系列音乐会,填补了北京古典音乐演出市场的空白。时隔十八年之后的2011年,北京音乐厅再次推出国际音乐季,作为献给“打开音乐之门”的成人礼。这次音乐季精彩纷呈,涵盖了室内乐、钢琴、音乐会歌剧以及星期音乐讲堂四大系列,共计30余场音乐会演出,紧紧围绕专业化、国际化的主题,力求展示古典音乐之精髓,将乐音之美与剧场艺术的魅力完美结合。
6月19日下午两点半, 国际室内乐音乐季之中国交响乐团铜管室内乐专场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如期举行,为观众上演了一场铜管艺术视听盛宴。室内乐团由德国小号演奏家雷霍德?佛里德里希(Reinhold Friedrich)、美国圆号演奏家查理?瑟纳汀格(Charlie Sernatinger)以及国内铜管演奏家陈光(首席小号)、朱昆强(首席圆号)、刘洋(首席长号)、赵晶琛(大号)等二十五位成员组成。整场音乐会曲目风格多变,种类丰富,马克.安托万.夏庞蒂埃《感恩赞》小号独奏和铜管合奏巴西作曲家泽昆哈·阿布鲁《雀鸟》,亨德尔《焰火音乐》理查.施特劳斯《节日开始》德彪西《序曲》《小步舞曲》周文中《比丘尼独白》在个小时的音乐会中带领我们走过了漫长的西方音乐时代,让我们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感受到了的。压轴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切斯特对于这首作品台下的观众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热烈掌声演出结束后在场的铜管专业学生久久不肯离去,纷纷与重奏成员合影留念。清澈透明,同时具有交响乐般的风华和动力小号的热烈、长号的、圆号的与大号的相互交替,每件铜管乐器都呈现出高密度质感,旋律在连绵起伏中隐约泛起光泽与贵气而略带悠然的抒情效果令在享受音乐、舒缓压力的同时对有一个崭新认识。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超的演奏水平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感染着我们。的不是孤立的,与、演奏水平发展密不可分的。。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交流活动的迅速增加,已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青年演奏家,但在国际成功的铜管表演艺术家的范例却是少之又少。
3、其他
当代著名旅美作曲家陈怡教授指出:“美国的专业水平的管乐团有2000个左右,在美国音乐高校或音乐系有管乐队的可能性多于有管弦乐队。美国的小学教育是从管乐开始的,而我们中国是拉弦乐、弹钢琴,而他们的文化是管乐队,到了中学他们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所以对于管乐作品的需求很大”。铜管室内乐在我国艺术传统不够深厚,并且“室内乐”的特性决定了它只是在贵族的私宅里表演的小型器乐曲,与其他群众性、广场性的演出形式不同,与我国历来都是强调群众性原则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并且长久以来我们都习惯于以功利主义的眼光来衡量铜管乐的创作,铜管室内乐创作则显得更为突出,而对于铜管创作的艺术特点、规律与美学特征等方方面面都缺少认识,狭隘的功利观也限制了铜管室内乐创作的自由发展。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孙铭红教授由于眼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管乐团尚无一家,而为数不多的交响乐团的管乐声部则因“一个萝卜一个坑”无法接纳过多人才,因此,音乐学院管乐专业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和窘困……不少管乐专业学生最后只能忍痛割爱,转行从事其他行当。但另一方面,国内专业交响乐团的管乐声部首席却出现了频频聘请外援的情况。这无疑影响了我国铜管乐的整体的发展进程。
此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铜管艺术的评论、研究工作十分薄弱,并且在有限的文章之中主要涉及技术技巧、作品创作的简单分析研究,对于铜管艺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深层关联以及演奏美学方面的研究还相当欠缺,缺乏有高度水平的理论指导,以及真诚的关心与热心的扶持,也导致创作的衰弱。
整体而言,铜管乐在我国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和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从国内的发展情况看,也十分不平衡;但是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我国铜管乐器的改革与演奏技术等方面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为铜管乐的创作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振兴中国铜管艺术是一项集创作、演奏、乐器改革、教育、科研……等系统性的音乐工程,而铜管室内乐是整个工程的基础,这一切正期待专业作曲家、铜管演奏家、教育家、理论家以及我们铜管乐的爱好者等各方面真诚的关注与实质性的展开。
1
李立章:《中国圆号史略》,《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陈怡:2011年6月11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时的录音,讲座题目为《传统与创新---陈怡作品介绍》。
《中国管乐专业人才多无奈》,《东方网-劳动报》(上海市总工会与东方网联合主办/x/2005-12-18/0926932461.html
【参考文献】
1.张贵禄:《我国铜管乐器领域的创作及研究状况述略》,《音乐研究》,2010年第4期。
2.张新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