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的形成》课件12(54张)(新人教版必修1).ppt

《山岳的形成》课件12(54张)(新人教版必修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探索问题 比较中国地形和铁路线的分布。 中国地形 中国铁路分布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 探索问题 看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探索问题 看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具体的线路走向受地形影响明显。 从图中看到平原地形线路直线延伸,山区丘陵地形复杂的地区线路弯曲。工程技术要求高,成本造价也比较高。 3、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走向 2、影响交通运输线的选址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滇藏公路运输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 安第斯山 东非裂谷带 大西洋 海沟--岛弧链 练习P105 P A B M N E C D 地垒——断块山 华山北坡大断崖 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图)1991年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突然爆发,火山灰在地心岩浆的巨大压力下直冲云宵,遮天蔽日,在火山灰形成的巨大云层的下面,白昼犹如黑夜,火山灰云阻碍阳光的照射,使地球气温变冷,温度比正常年份平均下降了0.5至1度,一直到90年代的中期之后,火山爆发形成的二氧化硫云层才又逐渐消散开来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尘云影响全球气候 该材料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 公路 第二节 褶皱山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 常见形态: 独立山体,有陡崖 代表: 华山 庐山 泰山 火山 常见形态: 锥形、盾形,顶部平 代表: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一)褶皱山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 类型 岩层 形态 地形 判断依据 背 斜 向 斜 岩层 上拱 岩层 下弯 (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成为谷地 中心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成为山岭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一)褶皱山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 2、褶皱山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褶皱山形成原因 (1)岩石圈分六大板块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3)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火山地震多集中此带。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 板块张裂 板块相撞 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两大陆板块相撞 褶皱山系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 如:东亚海沟---岛弧链、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断层形态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断裂带 构造 地貌 实 例 块状山地 或高地 华山、庐山、 泰山 谷地 或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裂谷 或河流 东非大裂谷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2、断块山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 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思考:1.何处是良好的地下水储藏区? 2.何处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3.如果要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何处?为什么? 4.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5.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C 向斜 D 背斜 D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不能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水库水易渗漏 有,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 (三)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1.概念: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1)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