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14 期 师丽红等:10 个小麦新品种(系)抗小麦叶锈性评价 2901
致使抗病品种不断“丧失”抗病性。因此,全面了解 2007—2009 年,在河北农业大学田间试验站进行
目前生产品种的抗叶锈性及其所含的抗叶锈基因、发 田间成株期鉴定,采用多点(间隔 1—2 km)试验,
掘新的抗源成为有效控制该病害的一个重要环节。【前 按照行长 1 m,行距 30 cm,播种成株期鉴别寄主(表
人研究进展】确定小麦品种的抗叶锈性和抗叶锈基因 2 )和测试材料,感病品种郑州5389 作为诱发行与测
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基因推导、分子 试材料垂直种植,小区周围选择高抗叶锈菌的黑麦作
辅助筛选鉴定和常规杂交法等。基因推导法自 1972 为屏障作物(以减少对周围小麦的影响)。在小麦拔
年由 Browder 提出后,得到不断的补充与完善[2] 。该 节期采用喷雾法接种诱发行郑州 5389 ,小麦乳熟期
方法已经在抗叶锈基因的推测上得到广泛应用[3-7],研 (测试品种充分发病后)开始调查。调查时,每份材
究结果不仅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育 料随机抽样 50 片上部叶片,逐叶进行调查记载严重度
种部门提供了重要的抗叶锈性信息。分子标记辅助选 (S)、反应型(Rt ),计算普遍率(P )、平均严重
择(molecular-assisted-selection ,MAS )是分子标记技 度和病情指数,每间隔 10 d 调查 1 次,共调查 3 次。
术与常规基因鉴定方法相结合的新技术,利用与抗病 侵染型按 0—4 级划分,其中,0—2 级为抗病反应,3—4
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追踪抗病基因。 级为感病反应。严重度采用平均每张叶片上的病斑面
目前已经获得 20 余个用于抗叶锈病基因分子鉴定和 积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分为 9 级:0、1%、
分子辅助育种的标记,并得以广泛应用[8-13] 。中国近 5%、10%、25% 、40% 、65%、80%和 100%。普遍率
年来培育出很多小麦品种,在审定之前也曾对生产中 用病叶数占总叶片数的百分比表示。
的主要病害进行不同区域的多点试验,旨在了解对这 病情指数=[∑(各严重度级别×各级病叶数)/调
些病害的抗病情况,但对于这些品种的抗病特性和遗 查总病叶数×最高严重度级别]×100
传基础尚不明确。【本研究切入点】河农 5290、河农 根据《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NYT
58-3、河农 6049、河农 6251、河农 6425、河农 825、 1443.2-2007)第2 部分——小麦抗叶锈病评价技术规
河农 826、河农 827、河农 7106 和河农 9206 是由河北 范对测试材料进行抗性评价。
农业大学培育的高产、优质新品种(系),已通过国 1.4 抗叶锈性分子鉴定
家和河北省品种审定或正在参审,但其所含有的抗叶 采用简易提取法[14]提取单株小麦基因组 DNA ,经
锈基因尚不明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 0.8%琼脂糖凝胶(含溴化乙锭 0. 5 µg·mL-1 )电泳后估
基因推导与分子辅助鉴定相结合、苗期鉴定与成株期 测 DNA 浓度,结合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及
鉴定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这些品种(系)的抗叶锈性, OD230/OD260 、OD260/OD280 的比值以确定基因组 DNA
鉴定其可能含有的抗叶锈基因,为品种的推广使用及 质量。
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采用经过验证并已经应用的 15 个基因的分子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数学秋季开学第一课(北师大版).pptx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新质教学课件(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pptx
- 第1讲 我爱你中国(第一课时)美丽中国是我家(课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pptx VIP
- 大学毕业论文_外文文献及中文翻译-财务风险的重要性how important is financial risk.doc VIP
- 人美版(2024)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1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docx VIP
- 民警进幼儿园安全讲课.pptx VIP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55导游服务赛项规程+赛题 (2).docx VIP
- 计算机网络基础 龚娟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ppt VIP
- 沙田柚种植技术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DBJ52_T103-2021:模块化箱式房屋安装及验收技术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