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 Risk of Suicide with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in the Elderly David N. Juurlink, Muhammad M. Mamdani, Alexander Kopp, Donald A. Redelmeier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使用与老年人自杀风险的研究 研究背景(一) 抑郁 终身患病率约为20%; 约15%住院的抑郁患者死于自杀; 每年全世界约100万因抑郁自杀。 研究背景(二)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有报道: SSRIs治疗期间,增加自杀风险; 但自杀风险的增加是由于抑郁,还是因为SSRIs治疗的副作用?——未知 目前关于SSRIs与自杀的关系,各研究结果间有差异,而且自杀行为活跃者常被排除在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外,故不利于检测到使用不同抗抑郁药的患者之间的自杀死亡率的差异。 研究背景(三) SSRIs导致自杀率增高在成年人中已有不少报道,在儿童青少年的风险也已引起关注; 尽管抗抑郁药在老年人这一群体使用非常多,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老年人的研究。 研究方法 对象 加拿大安大略湖(Ontario)1264686位66岁以上老年人 (1992-2000年9年间66岁以上自杀的老年人及其对照) 匹配方法 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1. 把自杀者的死亡日期作为指标日期(index date),计算的是指标日期的倾向得分; 2. 对照与自杀者的倾向得分相差在0.2个标准差之内。 3. 自杀者倾向得分过高者因无法匹配对照,只参与描述分析,而无进行匹配研究。 倾向得分元素构成表 结果概况 研究期间,研究对象中有1354人自杀,其中25人(2%)资料不合格,1329人合格。191人(14%)倾向得分过高无法匹配对照,故剩下1138自杀者可以进行匹配研究(匹配4552名对照)。 大多数死者为男性,居住于城市,在死前一年很少去看过精神科医生。 自杀方式:火器370人,上吊318人,服毒285人 本研究中的抗抑郁药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氟苯氧丙胺、氟伏沙明、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 二环类抗抑郁药: 地昔帕明、去甲替林、普罗替林、马普替林、阿莫沙平; 三环类抗抑郁药: 阿密曲替林、丙咪嗪、多虑平、曲米帕明 、氯米帕明 ; 其它抗抑郁药: 万拉法辛、曲唑酮 、安非他酮 、奈法唑酮 。 关于抗抑郁药的几点声明 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使用并不多、米氮平因不属于保险系统系列药品,故没有纳入研究; 在本研究中,抗抑郁药的新用(new use)指: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没有同类抗抑郁的使用。但在“其它分析” (Additional Analyses)部分,则是指:在过去的六个月中,没有其它任何抗抑郁的使用。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临床特征概况 抗抑郁药使用概况及其风险 1329位自杀者中,907人(68%)在死前6个月未接受抗抑郁治疗。 在第一个月治疗中, SSRIs导致自杀的风险约是其他抗抑郁药的5倍。 抗抑郁药导致自杀风险情况 抗抑郁药导致自杀风险情况 抗抑郁药的分组分析 有些抗抑郁药并非只用于抑郁的治疗,尤其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密曲替林、多虑平、氯米帕明 ) 。当我们把所有三环类从非SSRI类排除时,其结论没有显著变化。 有些抗抑郁药的特征不同于其同类。当我们把万拉法辛归入SSRI类,把结构上不同于二环类的阿莫沙平、马普替林剔除,把氯米帕明排除在三环类,然后进行分析,结果均与原先一致。 其它分析 当定义抗抑郁药的新用为“在过去的6个月,没有用过任何抗抑郁药”时,结论跟前面的一致。 对照不进行倾向得分匹配而仅仅进行年龄、性别、收入匹配时,结论也跟前面的一致。 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论也一致。 其它因素分析(除女性外)也一致。 不同人口学或疾病特征下的SSRIs治疗的自杀危险 抗抑郁药类型与自杀方式的关系 抗抑郁药导致自杀的绝对危险(一) 使用SSRIs者自杀风险:1/3353; 其他抗抑郁药使用者自杀风险:1/16037 在本研究的1329例自杀者中,907人(68%)在死前6个月未服用过抗抑郁药。在抗抑郁药治疗的第一个月,自杀者死于抑郁的可能性高于死于治疗的副作用:死于抗抑郁药的实际风险非常小。 抗抑郁药导致自杀的绝对危险(二) 没有研究证明抗抑郁药可以预防自杀,但有证据表明:在老年患者中,抗抑郁治疗可以降低自杀意念。 假设SSRIs只能降低抑郁患者2%的自杀风险,那么它所能预防的自杀数要高于它的副作用所导致的自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