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术前准备.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 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的房颤病人有将近900万之多,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更值得注意的是,房颤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可达5.9%,在75岁以上人群甚至已经达到10%。 根据最新研究房颤证实,房颤可导致大脑、肢体等动脉栓塞明显增加,导致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下降并增加患者死亡率增加。房颤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健康问题。 根据房颤发作持续的时间、发作特点,既往临床上常采用“3P”分类法,即: ①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②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③永久性房颤(Pe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最新的ESC 2010房颤治疗指南将房颤分为五类: 首次诊断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 长程持续性(long-standing persistent)房颤(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1年) 永久性房颤。 房颤的病因常见的有高血压病,瓣膜病,冠心病,先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部分房颤患者找不到明确的发病原因临床上一般诊断为孤立性房颤和特发性房颤前者是指年龄比较年轻的,55岁以下的患者,而后者指55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其年龄的增长,发生器质性脏病的危险性也加大。 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 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 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 而ESC 2010房颤治疗指南首次把“住院”与“死亡、卒中”一起列入前三位的房颤治疗目标。提高了房颤治疗终点事件的地位,强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加强患者随访,重视患者的再住院率,积极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房颤治疗目的旨在缓解症状、减少住院,减少心血管事件、提高生存率。 房颤的药物治疗:? 节律控制:药物复律及窦性心律的维持,通常采用节律控制策略主要是为了缓解房颤相关的症状,而对无明显症状者(或控制心率治疗后无症状者)通常不需要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胺碘酮、决奈达隆、氟卡尼、普罗帕酮和索他洛尔 ? 不宜复律 (1)左房≥50mm (2)病窦或房颤室率≤60±次/分 (3)心功能≥II级 (4)房颤的f波各导联都小 (5)血栓及甲亢征象 (6)房颤半年以上 心率控制:既往指南建议严格的心率控制策略,即静息时心率控制在60-80次/分,而中度体力活动时控制在90-115次/分。而ESC2010房颤治疗指南则建议:对无严重的快速心率相关症状者,采用宽松的心率控制策略是合理的;对于采用严格室率控制策略的患者,出于安全性考虑,体力活动时若心率过快需行运动试验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药物选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地高辛等;上述药物无效时,亦可选用胺碘酮控制房颤的心室率;另外,决奈达隆可有效减慢静息或活动时的心率,可应用于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的心率控制。 抗栓治疗:常用的抗栓药物有阿司匹林与华法林。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以房颤患者危险因素分层为依据,并将INR控制在2-3。ESC2010房颤治疗指南建议:①除了低危患者或存在禁忌证者,所有房颤患者均应行抗栓治疗。②无危险因素的患者(孤立性房颤,无任何危险因素),可不进行抗栓治疗。③对拒绝服用口服抗凝药物或有禁忌者,可联用阿司匹林(75-100mg)和氯吡格雷(75mg)替代。④房颤患者开始抗栓治疗之前应进行出血风险评估。对出血风险高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均应谨慎。 低危因素 中危因素 高危因素 65~74岁 ≥75岁 卒中,TIA 女性 高血压 动脉栓塞 冠心病 糖尿病 二尖瓣狭窄 甲亢

文档评论(0)

精品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