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7]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ppt

[2007.03.27]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 王章明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基础理论部 2006.7.金华 一、课程论专家的课程观 ①从“化人”到“人化”: 20世纪世界范围的课程发展,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课程研究运动的蓬勃发展、20世纪50年代课程改革运动的失败、以及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领域的反思之后,课程领域的变革随之呈现出日渐加剧之势,从“化人”的课程向“人化”的课程的演绎构成了这一时期课程变革的主线,同时也昭示着今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①从“化人”转向“人化” 所谓“化人”的课程,其基本取向是将人在课程中视为被动的、消极的、下位的因素,以静态的、间接的、外在的要求来替代人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动态的、直接的、内在的需求,从而使人成为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这种课程所造就的对象往往趋向于迷信权威力量,崇尚书本知识,缺乏反思批判的意识和创新变革的能力。其所关注的焦点在于“使人成为什么”的问题。显然,这种课程取向与当代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充分、全面的发展都是极不协调的,因而成为批判的焦点。 从“化人”转向“人化” 所谓“人化”的课程,则是充分意识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意识到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因而凸显人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课程目标以人为本,着眼于学者的全面发展,课程的实施着力于培养人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发掘人的主观能动性,开发人的创潜力。其关注的焦点则是“人能够成为什么”的问题。 ②从知识到意义:课程价值取向重心的必要转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0世纪西方哲学观从知识认识论到知识价值论、由关注知识世界到关注人的意义世界的转换给了教育以新的启示。课程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理应顺应这一时代主题。课程价值取向的重心也需要作必要的转移,进行内在超越,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儿童生存的意义,实现教育由外在目的向自身意义世界的回归 肖川的教育理想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③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个体的、社会的与知识的发展 “两种取向论”(即“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全面地表达课程价值取向的现实,也不利于协调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包括“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内的“三种取向论”则改变了审视课程价值取向的框架,使不同价值取向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整体的结构。协调大学课程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核心,是恰当地处理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③课程价值的三种取向:个体的、社会的与知识的发展 刘旭博士认为:三种价值取向都是合理的,但它的 地位和意义不同:个人的价值取向是目的性的,社会 的价值取向是前提性的,知识的价值取向是条件性 的;三者之间构成一个合理的、整体的、以目的性 价值取向为中心的课程价值取向结构。有了这种 结构,各种价值取向就有了明确的归属。 ④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受5种张力的拉动 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多元主义教育价 值观; 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教育民主与教育公 平的理念;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主体性教育 观; 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生态伦理观;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由此产生个性发展观。 二、高中体育新课标与旧大纲有何差异 课标 大纲 指导思想: 健康、育人 体质、技能 课程目标: 目标体系 目标维度 课程内容: 差异与均衡 项目与一统 课程管理: 三级制 集权制 课程实施: 以学生为中心 以社会为中心 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为主 技能结果为主 教学方式: 以教师的教为主, 以学生的学为主 三、高中课标与初、小课标有何区别 指导思想没区别:强调“健康第一” 课程目标因选项有所不同:术有专攻与体会感受 学习内容在“范围”与“要求”上有所不同; 教学方式:高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比重大 学习评价:高中考所选内容,外加健康行为考核 《课标》解读中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