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八章基因重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基因工程与医学的关系 一、疾病基因的发现与克隆 二、生物制药 三、基因诊断 四、基因治疗 五、遗传病的预防 载体DNA与目的基因的连接 (二)人工接尾法 即同聚物加尾连接法。当载体和目的基因无法采用同一种限制酶进行切断,无法得到相同得黏性末端时,可采用此方法。 此法首先使用单链核酸酶将粘性末端切平,再在末端核苷酸转移酶的催化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添加于载体或目的基因的3‘-端,如载体上添加一段polyG,则可在目的基因上添加一段polyC,故二者即可通过碱基互补进行黏合,再由DNA连接酶连接。 (三)人工接头法 将人工连接器(即一段含有多种限制酶切点的DNA片段)连接到载体和目的基因上,即有可能使用同一种限制酶对载体和目的基因进行切断,得到可以互补的黏性末端。 四、重组DNA的转化和扩增(转) 重组DNA需导入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或表达。重组质粒可通过转化(transformation)方式导入宿主细胞,即将大肠杆菌用CaCl2处理,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再与重组质粒DNA短暂温育,质粒DNA即可导入宿主细胞。 如果是用λ噬菌体作为载体的重组体,则需要用外壳蛋白进行包装,使之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噬菌体,再通过转染(transfection)方式将重组噬菌体DNA导入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 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后,即可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以扩增宿主细胞。对于质粒DNA,还可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氯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及染色体DNA的复制,以单独扩增细胞中的质粒DNA。 五、重组DNA的筛选和鉴定(筛) 由于重组体导入宿主细胞的比例通常较低,因此需要对含有重组体的宿主细胞进行筛选并作鉴定。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 (一)根据重组体的表型进行筛选: 对于带有抗药基因的质粒重组体,可采用插入灭活法进行筛选。如pBR322中带有抗氨苄青霉素和抗四环素基因,当将目的基因插入抗四环素基因后,就可引起该基因失活,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而对四环素敏感。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细菌即为带重组体的细菌。 插入灭活法筛选重组体 (二)根据标志互补进行筛选 当宿主细胞存在某种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缺陷时,可采用此方法筛选重组体。即在载体DNA分子中插入相应的缺陷基因,如宿主细胞重新获得缺陷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该细胞中带有重组体。 (三)根据DNA限制酶谱进行分析 经过粗筛后的含重组体的细菌,还需进行限制酶谱分析进一步鉴定。将单一细菌进行扩增后分别提取其DNA,用重组时所用的同一限制酶进行酶切,再将其与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一起进行电泳比较分析,如发现出现目的基因片段的电泳带即证明重组体中带有目的基因。 (四)用核酸杂交法进行分析鉴定 为了进一步鉴定重组基因体中的目的基因,可采用与目的基因部分互补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含有重组体的细菌菌落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如结果为阳性,即可确定重组体中带目的基因。 获得带目的基因的细菌后,可将其不断进行增殖,从而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片段用于分析研究。如在目的基因的上游带有启动子顺序,则目的基因还可转录表达合成蛋白质。 1.什么是基因重组技术?它包含那些内容? 2.列举常用的基因工程工具酶的特性和用途。 3.叙述常用的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特点和用途。 4.怎样获得目的基因或核酸序列的克隆?有那些 方法?要经过那些基本步骤? 5.怎样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真核基因的表达产物?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一、分子杂交与探针技术 (一)分子杂交 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DNA或RNA),只要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碱基序列,经过退火处理,就能重新形成杂种双螺旋,这一现象称为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 利用这一原理,就可以使用已知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去查找各种不同来源的基因组DNA分子中的同源基因或同源序列。 (二)探针技术 将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用放射性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进行标记,然后用于分子杂交,杂交后通过放射自显影、荧光检测或显色技术,使杂交区带显现出来。 二、分子印迹技术 印迹技术的原理首先由Edwen Southern在1975年提出。其基本操作过程是:将DNA片段在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分离后,置NaOH液中浸泡,从而将凝胶中的DNA变性为单链;然后将一张硝酸纤维素膜铺在凝胶上,上面放上大量吸水纸巾,利用吸水纸巾的毛细作用,将单链DNA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再将膜置80℃烘干并使单链DNA分子固定在膜上,再用于分子杂交分析。因此,用于DNA印迹的技术又称为Southern Blotting或Southern 杂交。 分子印迹技术的种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