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 诊断及治疗 概 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 临床表现复杂,多系统损害。 * 血清中有多种自身抗体。 * 患病率为40~70/10万人,男女之比 为1:9~13。发病高峰为生育期。 发病原因 1、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 2、自身免疫紊乱 3、环境因素:如紫外线、化学物质 4、遗传因素 5、性激素失调 与SLE相关的环境因子 肯定有关的: 紫外线、感染(细菌,病毒) 很可能有关的: 化学物质:肼类、酒石酸、食物色素、染发剂 (含芳香族胺) 、 其他芳香族胺 食 物:含补骨脂素的(芹菜,无花果,欧芹,防风) 含联胺基团的(蘑菇,烟熏食物) 含L-刀豆素的(苜蓿,豆荚类) 精神因素:心理压力 可能有关的: 烟草(含联胺、芳香族胺),氯化乙烯, 石棉,硅石, 硅酮多聚物,免疫接种 遗传因素与SLE的关系 1. 家族发病的倾向 2. 同卵双生子SLE患病率25-70% 3. 异卵双生子SLE患病率1-3% 4. HLA、TCR基因参与 * 普通人群40-50/10万人 与SLE相关的基因 1. HLA-I: HLA-DQa , DQb, DQW5,6 (与自身抗体有关) 2. HLA-II: HLA-DR2 , HLA-DR3 3. HLA-III: C1、 C1q、C1r/s、C4、C2缺乏, TNF-a表达减低 4. TCR: Vb2,7 5. 自身免疫基因:? SLE的细胞免疫异常 1. Th2活化增强(IL6, IL10增加) 致体液免疫增强 2. Th1活化减低(IL6, ZFN 减少) 致细胞免疫增强 3. CD4+ CD45RO+细胞减少 4. CD4- CD8- T细胞减少 5. B细胞功能亢进: CD5+ B细胞增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 免疫系统 遗传 环境因素 体液免疫 自身免疫异常 抗原 性激素 细胞免疫 T抑制细胞 T辅助细胞 “失能” 细胞因子 B细胞 自身抗体产生 免疫复合物形成 SLE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1) 疲劳 发热 消瘦 关节炎 关节痛 皮肤损害 光过敏 黏膜损害 脱发 胸膜炎 肺损害 心包炎 症 状 发病时 (%) 病程中(%) 65 36 20 44 77 53 29 21 27 16 7 13 90 80 60 63 85 78 58 52 71 30 14 23 雷诺现象 血小板减少 心肌炎 血管炎 肾损害 肾病综合征 中枢神经受损 胃肠道病变 胰腺炎 淋巴结肿大 肌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2) 症 状 发病时 (%) 病程中(%) 33 2 1 23 38 5 24 18 1 16 3 60 6 3 56 74 11 54 45 2 32 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 抗 体 敏感性(%) 特异性(%) 抗核抗体 (ANA) dsDNA抗体 组蛋白抗体 核蛋白抗体 Sm抗体 U1-RNP抗体 SS-A (Ro) 抗体 SS-B (La) 抗体 磷脂抗体 类风湿因子 PCNA抗体 膜DNA抗体 核小体抗体 抗端粒酶抗体 80 95 50 50 99 87-94 70 40 75 30 95 97 92 87 99 70 30-80 58 25 50 25-35 15 20-40 25 5 80 85 71 SLE的分类诊断标准 (ACR, 1997) 1、颊部红斑 2、盘状红斑 3、光过敏 4、口腔溃疡 5、关节炎 6、浆膜炎: 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损害: 尿蛋白0.5/24小时或3+或细胞管型 8、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病 9、血液学异常: 溶贫或白细胞4000/mm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