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000t/a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5000t/a丙烯腈合成工段的工艺设计
前言
丙烯腈,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0.1设计任务
(1)设计项目名称:丙烯腈合成工段
(2)生产方法: 以丙烯、氨、空气为原料,用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
(3)生产能力: 年产5000t丙烯腈
(4)原料组成 : 液态丙烯原料含丙烯85%(mol),丙烷15%(mol);液态氨原料含氨100%。
(5)工段产品为丙烯腈水溶液,含丙烯腈约1.8%(wt)
由于本例为假定的设计,所以有关设计任务书中的其他项目如设计依据,厂址选择,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原料的供应,燃料的种类.水、电、汽的主要来源,与其他工业企业的关系,建厂期限,设计单位,设计进度及设计阶段的规定等内容均从略。
生产方法及反应原理丙烯腈是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是合成聚丙烯腈纤维、丁腈橡胶和合成塑料(例如ABS树脂)的重要单体。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是1960年由美国索亥俄(Sohio)公司首创并工业化的,现已成为合成丙烯腈的主要方法,丙烯腈的其他生产方法则已相继被淘汰。
(1)丙烯是目前大量生产的石油化学工业的产品,氨是合成氨工业的产品,这两种原料均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
(2)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经一步反应便可得到丙烯腈产物
(3)反应的副产物较少,副产物主要是氢氰酸和乙腈,都可以回收利用,而且丙烯腈成品纯度较高。
(4)丙烯氨氧化过程系放热反应,在热平衡上很有利。
(5)反应在常压或低压下进行,对设备无加压要求。
(6)与其他生产方法如乙炔与氢氰酸合成法,环氧乙烷与氢氰酸合成法等比较,可以减少原料的配套设备(如乙炔发生装置和氰化氢合成装置)的建设投资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AN)生产过程的主反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H298=-512.5KJ/mol
其副反应有生成氢化氰(HCN)、丙烯醛(ACL)、乙腈(CAN)以及丙烯的氧化产物(CO2和H2O)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AN)生产过程的副反应有:
本设计的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反应器)按年工作日300天
丙烯腈损失率3.1%
设计裕量6%计算
① 丙烯腈产量
②原料组成(摩尔分数) :C3H6 85%,C3H8 15%
③进反应器的原料配比(摩尔比)为
C3H6:NH3:2:H2O=1:1.05:2.3:3
④反应后各产物的单程收率为
物质 丙烯腈 氰化氢 乙腈 丙烯醛 CO2 摩尔收率 0.6 0.065 0.07 0.007 0.12 ⑤操作压力:进口0.203M Pa出口0.162M Pa
⑥反应器进口气体温度110℃
反应温度470℃
出口气体温度360℃
3.4反应器热量衡算
各物质0~t℃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如下:
物质 C3H6 C3H8 NH3 O2 N2 H2O AN HCN ACN ACL CO2
CP/
KJ/(kg·K)
0~110℃
0~360℃
0~470℃ 1.841 2.05 2.301 0.941 1.046 1.883 2.678 3.013 2.636 1.004 1.088 2.008 1.874 1.640 1.933 1.966 1.130 2.929 3.347 2.939 1.046 1.109 2.092 2.029 1.724 2.10 2.172 1.213
①.浓相段热衡算求浓相段换热装置的热负荷及产生蒸汽量
假设如下热力学途径:
△H
△H1 △H3
△H2
注:△H1为进料的温变热量;△H2为反应热;△H3为出口物的温变热量;
各物质25-t℃的平均比热容用0~t℃的平均比热容代替误差不大。因此:
若热损失取的5%,则需由浓相段换热装置取出的热量(即换热装置的热负荷)为:
浓相段换热装置生产0.405MPa的饱和蒸汽(饱和温度143℃),
143℃饱和蒸汽焓:
143℃饱和水焓:
产生的蒸汽量
②.稀相段热衡算求稀相段换热器的热负荷及产生蒸汽量
以0℃气体为衡算基准。
进入稀相段的气体带入热为:
离开稀相段的气体带出热为:
热损失取4%,则稀相段换热装置的热负荷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