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权威资料!
一条主线 中华文化,围绕这一主线,认识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建设 两对关系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文化现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系 三项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净化文化环境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作用 四项措施 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答案] ①源远流长 ②求同存异 ③中华民族之魂 ④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⑤爱国主义 ⑥自强不息 ⑦民族优良传统 ⑧市场经济自发性 ⑨大众文化 ⑩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014·天津文综,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征及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读材料,把握材料主旨。材料表明告诉我们,佛教传入中国后,几经演变,中华文化从佛、释、道并存到以儒家为主导,表明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同时,儒家文化为主导说明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时,我们始终坚持尊重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③符合题意,选C项;文化融合是求同存异的过程,不会消灭各民族文化差异,②说法错误;④观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B、D均含错误题肢,应排除。 2.(2014·山东文综,42(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设问的题型是体现类非选择题,首先明确知识要求,然后从材料中筛选信息与相关知识对接,材料中的京剧、武术,新疆、云南等的歌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多媒体视频等体现了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中外元素的混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采众长和包容性,筛选出相关知识后结合材料逐一分析回答。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途径。2015年备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构建知识体系 以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两个知识点为核心,以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向外发散,构建体系。 (2)明晰典型误区 ①汉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是矛盾的。③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④科学文化修养提高,意味着思想道德修养提高。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华民族精神 是什么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①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为什么 ①地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游褒禅山记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doc
-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郑伯克段于鄢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doc
-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走进经济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doc
-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走进经济检测题粤教版必修5.doc
-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走进经济钱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doc
-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走进经济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双基限时练粤教版必修5.doc
-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综合检测(B)鲁教版必修3.DOC
-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综合检测(B)新人教版必修3.DOC
- 【学习方略】2014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同步课时提升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
- 【学习方略】2014版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步课时提升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九民族精神和先进文化限时训练.doc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限时训练.doc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课件.ppt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限时训练.doc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课件.ppt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限时训练.doc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八生活与哲学抢分策略课件.ppt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课件.ppt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二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限时训练.doc
- 【走向高考】2015届高考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六政治生活抢分策略课件.ppt
最近下载
- 雄安新区绿色建筑设计导则.docx VIP
- [物理]fname=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1.ppt VIP
- (高清版)DB1331∕T 039-2023雄安新区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ocx VIP
- 四年级下数学试卷.doc VIP
- 制冷与空调作业危险性分析.pptx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卷一.doc VIP
- 循证护理模式下(SAPIM)一例老年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管理PPT.pptx VIP
- DB1331_T 040-2023 雄安新区绿色城区规划设计标准.pdf VIP
- 2025高中物理讲义(含解析)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pdf VIP
- DB1331T 068-2023 雄安新区园区碳排放核算标准 第1部分:公共建筑园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