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历史专题1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2(无答案)人民版必修2.docVIP

高考专题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历史专题1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2(无答案)人民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导学案2(无答案)人民版必修2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存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预习案 【知识导学】 一、贫者无立锥之地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商周时代的 ,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 在秦国变法,废除 ,确立了 。土地大部分为 所有, 占有的土地较少。 (3)北魏到唐中叶推行 ,国家授田给 ,农民承担 。 2.土地兼并 (1)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 方式剥削农民。总之,土地兼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 (2)概况:贵族、 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3)影响 ①严重影响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造成 和劳动者的分离,使得无数小农破产,导致 的严重破坏。 ③促使政治家进行改革,缓和 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最终还未成功。 (4)解决途径 ①许多开明的政治家都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由于 是 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这些改革方案最终都未能成功。 ②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 ”的口号,这种要求,包含 的内容,代表了民众的社会要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二、沉重的赋役与力役 1.赋税剥削 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 保障。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 的主要来源。 2.徭役剥削 (1)概念: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 ,繁重的徭役令农民无法忍受。 (2)徭役按用途分:__________________,包括: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等公共设施;__________,如《石壕吏》描写的,丁壮都已从军,老弱妇女被迫服役的情形。 3.影响 (1)农户缴纳的 ,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劳动者 ,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3)过度征发的徭役,破坏正常的 秩序,使劳动者长期离开 ,引起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 原因。 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灌溉工具的革新:古代中国发明了众多的灌溉工具。 (1)隋唐五代:北方使用 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了 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出农田。 (2)宋代: 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 (3)明清: 。 【预习检测】 1.魏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傅玄在《马(钧)先生传》中记载,“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 ,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材料中横线处的灌溉工具是( ) A.筒车 B.风力水车 C.水排 D.翻车 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3.叶茵《田父吟》:“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粮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解体 B.农业水利灌溉技术的艰难发展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租税剥削使农民生活贫困 4.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 余处,其中长江流域 90 余处,黄河流域 12 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 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