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STUDY OF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SLOPE UNDER EARTHQUAKE.pdfVIP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STUDY OF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 SLOPE UNDER EARTHQUAKE.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1 卷 第4 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ol.31 No.4 2012 年4 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pril ,2012 用非强迫共振法研究饱和岩石的黏弹性响应 1,2 3 4 1,2 5 席道瑛 ,徐松林 ,周城光 ,杜 赟 ,席 军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观测站,安徽 合肥 230026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6 ;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试验室,安徽 合肥 230027 ;4. 中国科学院声学所 噪声研究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2671) 摘要:通过M etravib 热机械分析仪,用正弦振动对岩样进行加载,并以饱和岩石对正弦振动传播的黏弹响应,来 模拟地震波在饱和岩石中传播时的黏弹性响应,以获取地震波在饱和岩石中传播时的黏弹行为。试验时固定静载 为120 N ,正弦波动载荷为80 N ;在温度-40 ℃~100 ℃,频率5~400 Hz 的范围内,对2 种孔隙度的泵油饱和 彭山砂岩样品进行单轴循环加载试验,以得到泵油饱和彭山砂岩的衰减、弹性模量、弹性波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由此研究饱和多孔岩石在弹性范围内的衰减、杨氏模量和弹性波波速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频率 的增高,饱和多孔岩石的能量衰减峰的峰位向高温方向移动的热激活弛豫规律。利用阻尼衰减机制,解释了随振 动频率提高,衰减峰的强度降低的试验结果。这些试验结果与低频共振的驻波试验得到的热激活弛豫规律一致, 说明热激活弛豫机制在饱和多孔岩石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与此同时,得到弹性模量和波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下 降的一般规律,以及随频率的增高而增大的频散特性,但是样品的频散效应随温度升高有减弱的趋势。该频率和 温度范围的研究结果对岩石理论模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对地震资料的解释具有实用意义。饱和岩石的衰减研究 对地震工程和勘探地球物理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对勘探地热蒸汽库或天然气库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岩石力学;非强迫共振法;饱和砂岩;热弛豫规律;黏弹性响应;衰减和频散 中图分类号:T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6915(2012)04 –0688 –08 STUDY OF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SATURATED ROCKS BY USING NON-FORCED RESONANCE METHOD 1,2 3 4 1,2 5 XI Daoying ,XU Song lin ,ZHOU Chengguang ,DU Yun ,XI Jun (1. Mengcheng National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nhui 230026 ,China ; 2.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Anhui 230026,China ;3. Key Laboratory for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esign of Materials of C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