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备课课件:写作·序列训练2.pptVIP

2014年秋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1)备课课件:写作·序列训练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情景再现:一阵喧嚣嘈杂过后,一切仿佛又平静了下来,诗人目睹了一切,辗转反侧、夜不能眠,忽然,他仿佛听到了一阵阵微弱的哭泣声,是谁呢?大概是房东的儿媳吧?老翁现在哪里,老妇又如何了呢?诗人怀着复杂难过的心情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语句处理:“夜久语声绝”声音低沉,表现诗人难过的心情,同时为下句做好铺垫。“如闻泣幽咽”,“如闻”二字微微上扬,有“屏住呼吸,侧耳细听”的感觉。)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情景再现:天终于亮了,诗人要继续赶路。为他送行的只有老翁一人。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偷偷跑回来的。告别了老翁,诗人怀着惆怅的心情离开了石壕村。) (语句处理:“天明登前途”声调不宜高,表现出:虽然天亮了,“我”的心情却并没有因此好起来,有叹息的感觉。“独与老翁别”应突出“独”字,暗喻老妇已经被官吏抓走了。) 【设计目标】 1.掌握朗诵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朗诵的基本方法。 写作?序列训练二 ——口语交际:朗诵 【教学建议】 朗诵,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一种语言再创作活动,集高度的文学性、艺术性、技巧性于一身,是具有强大心灵震撼力的高层次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朗诵文学作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挑选恰当的作品。 不是每篇文学作品都适合朗读的,要注重挑选一些情感丰富、意蕴深厚的文章。 2.把握作品内涵。 注重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分析文章的脉络、句法结构等,按照作品的内容确定朗诵的情感、语调等。比如准备朗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可以先分析每句话表达的情感,然后确定朗读的情感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分析:在诗歌的开头,作者将自己化身成了一只鸟,虽然在这首诗中,作者没有用任何形容词来说明这是只怎样的鸟,但是从接下来的“嘶哑”一词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受尽了折磨却不肯认输、拼尽全力呐喊的鸟儿。 在朗诵到“假如”之后要停顿片刻,引出鸟的形象;“嘶哑”两字要重读并有意识的拉长语音,突出这只鸟正在遭受的命运。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分析:此诗写于1938年11月,那时日军已占领了我国的华北、华东、华南的大部分地区,正是中华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刻。 这三句用一连串的意象构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情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指在敌人的侵略下满目疮痍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则是被压迫的人民发出的怒吼和反击。从“打击”到“汹涌”再到“吹刮”,作者的情绪是一个强烈上升的过程。所以在朗诵时语气应越来越强烈,语速也应适当加快。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分析:在艾青的诗歌中,“太阳”是经常出现的意象。同样写于抗战初期的长诗《向太阳》中有这样一句:“太阳是美的,且是永生的”。黎明是太阳初升的时刻,而太阳正是胜利的象征。如果说前面三句的基调是黑色的、情绪是悲愤的,那么这一句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调由暗转明,情绪也平和了起来,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朗诵时要及时地将刚才释放出的强烈的情感收回,语气减轻,语速放慢。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分析:“然后”的“然”有着双重解读:或许“我”是在黎明之前死去,或许“我”等到了黎明之时。但是无论“我”是否有机会亲眼目睹那灿烂的曙光,“我”都愿意将自己的躯体贡献给大地,“我”的灵魂将在这里永垂不朽。这句话正是全诗最使人震撼的地方,作者将他对土地的爱推向了极致!这种爱如火山中的岩浆一般滚烫,却又深藏在地底。这句话也是全诗最难朗诵的地方,既要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又不能流于表面,使感情过于外露。所以在朗诵此句时,语调要低、语速要尽可能的慢,而且要做到“声断气连”——词与词的间距虽长但气息不断,将作者绵长的感情表达出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析:这两句问答自成一段,既是诗人的自问自答,也是对本诗主旨的揭示:为什么“我”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为什么“我”要将羽毛腐烂在泥土里?皆是因为我对这土地深沉的爱啊!诗歌讲究炼字,古代诗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新诗虽不再如此着迷于此,但同样也力求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和不可替代性。“深沉”在这里就具有不可替代性,使人一读到它便恍然大悟,对本诗的理解也更上一层楼。所以这两字要着重朗诵,放慢语速,拉长语调,言尽而意不尽。 3.朗读的姿势。 (1)站立。要稳、正、直,采用丁字站立或八字站立。(2)持稿。双手持稿,一手拖底,一手扶边。扶边之手可在朗诵过程中适度做辅助手势。 4.尝试朗诵。 朗诵时要注意吐音清晰、停顿准确。为了准确朗诵,也可以在作品中做一些记号。如: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作品,朗诵时声音不宜过大,语速也应平缓,表现出“静夜”的氛围。读第一句时声音要实,表现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