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塑料上Ni-SiC复合电镀工艺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ABS塑料上Ni.SiC复合电镀工艺研究 摘要 ABS塑料具有质轻、可塑性好、表面细致、光滑等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 制成不同形状,但存在硬度低、不耐磨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复合电镀是在普 通电镀基础上,通过加入高硬度、高耐磨性的复合粒子发展起来的一种表面处理 技术。对ABS进行复合电镀可以大大提高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扩展ABS塑料 的应用范围,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本文采用大粒度SiC颗粒为分散粒子,以Ni为基质金属,以ABS塑料为基 体,先后采用粗化、敏化、活化(离子型活化和胶态钯活化)、化学镀铜、化学 镀镍、电镀(铜、镍)、复合电镀(Ni.SiC)、霍尔槽实验、磨擦实验等多种实验 方法,筛选出在ABS塑料磨头上电镀Ni--SiC复合镀层的新工艺,将塑料电镀 与复合电镀有机结合起来,将塑料的质轻、易加工和SiC微粒的高硬度、强磨削 力结合起来,获得的复合镀层结合力好,硬度高,耐磨性强。 通过对每一道工序的系统研究和实验,并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可行性和易操作 性,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规范。 (1) 通过反复实验,确定工艺流程:首先通过粗化、敏化、活化和化 学镀铜,使塑料表面金属化,再电镀铜加厚铜镀层,增强后续镀 层与塑料基体的结合力,然后预镀镍,最后电镀Ni—sic复合镀 层。 (2) 对于常用的各种活化工艺进行实验,综合考虑成本和可操作性, 确定活化采用硝酸银离子型活化液。 (3) 在塑料表面金属化方面,对化学镀铜和化学镀镍都进行了系统的 实验,并分别探讨了镀液配方及化学镀工艺条件对稳定性和镀速 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和所用试样的材料,最终选择化学镀铜进 行塑料电镀前处理。 (4) 根据挂具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实验所用塑料零件的实际形状设讨’ 摘要 了电镀挂具,并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造进行Ni—SiC复合镀。 (5) 对所得镀层的性能进行了检测,镀层中SiC粒子含量为20.1】 (V01%)且均匀致密;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分别提高到纯镍镀层 的2.68倍和4.1倍:结合力实验也表明镀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 合力。 此外,也提出了工艺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粗化要适度。粗化不足和粗化过度都会降低镀层结合力,粗化不 足还易显露塑料基体,粗化过度,塑料易产生裂纹。 (2) 电镀铜时铜镀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不应低于5肛m,防止镀镍 后镀层起皱,从而影响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3) 电镀时镍阳极必须使用阳极套,并要经常清洗阳极泥,防止阳极 泥转移到磨头表面产生镍瘤。 (4) Ni--SiC复合电镀宜使用较低的电流密度。由于SiC微粒不导电, 磨头实际被镀覆的表面积低于宏观表面积。若电流密度过大,超 过所允许的上限值,会析出大量的氢气,可能冲散表面覆盖的SiC 微粒,而且易使磨头表面镀液PH值急剧上升而形成氢氧化镍沉 淀,导致镀层质量恶化。 (5) 镀层厚度应与SiC微粒粒度相当。既要使微粒牢固地固定在镀层 中,又要防止镀层过份包裹微粒,使失去磨削作用。 关键词:ABS塑料复合电镀Ni—SiC结合力耐磨性 A on of Ni—SiC oRABS Study Plastics Composite Plating ABSTRACT ABSPl

文档评论(0)

ww235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