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更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刀f_讨会论文汇编 85
蜈蚣2条.服药15付,皮损依然,改用犀角地黄汤加味又服1个月,不仅无效,反见许多新皮损出现,
瘙痒。无奈除中药汤剂外,又令其加服雷公藤多甙20mg,日3次。半月后仍未见好转,乃又于原中药方
中加薄荷、桑叶、连翘,辛凉解表,以图热从表散。未料仍然无效,遂将水牛角加量至609,连服半月,
皮损未见丝毫减轻。持续治疗3月,数易其方未效,颇感棘手,思忖之余,乃见患者心急如焚,诉其瘙
痒剧烈,心烦多梦,舌淡红,苔薄黄腻,脉右弱,左稍弦。是否为久病肝郁,郁热作祟呢?拟丹栀逍遥
209,土茯苓209,甘草59。15付,水煎服。停服雷公藤多甙片。药后皮损明显消退,红斑全部转淡,
接近消失,痒止。舌尖边稍红,苔薄黄,左脉已不弦,右弱。上唇内黏膜有--,J,溃疡。效不更方,上方
去鸡血藤。加旱莲草209,赤芍159。又服15付,皮损基本消退,舌暗红,苔薄黄,脉稍弱。13腔溃疡
愈合。原方略事加减,半月后皮损完全消退。
按:本例病程反复已久,求愈心切,却连续3月治疗,数易其方,甚至凉血重剂依然无效。乃肝经
郁热,久不解散所致。跳出从血论治之思路,从肝论治,使肝郁得解,郁热尽散,皮损很快消退。
思路决定治法与疗效。顽固性或难治性疾病的本质就是寒与热、虚与实、邪与正、内与外、上与下
的对立、交结和病态互存,透析其相互关系,不落窠臼,采用寒热并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和解内
外、协调上下等治法,顽症或许还有不少有效的疗法。
参考文献:
【1】李日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1—202
【2】南京中医学院校释.诸病源候论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962
【31南京中医学院校释.诸痛源候论校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969
【4】徐宜厚,王保方,张赛英.皮肤病中医诊疗学f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13-419
【5】全国银屑病流行调查组.全国1984年银屑病流行调查报告【J】.中华皮肤科杂志,1986.19:253-261
【6】李林.牛皮癣中医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17—24
榻国维教授从毒论治疑难皮肤病的经验
陈达灿1刘 炽2 李红毅1褶国维1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111号510120
2.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级博士研究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著名老中医榻国维教授在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疑
难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规律,寻求中医诊治方法的创新和突破。中医通常是遵循六淫辨证、六
经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等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皮肤病。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大多能取得较好的
疗效。但是对于湿疹、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等一些难治性皮肤病,常规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其病情常
反复发作,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褐教授对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做过深入的研究,具有深刻见解,现
将其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l疑难皮肤病的病因病机与“毒”邪蕴结关系密切
“毒”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非常J,.泛。有文献统计了近20年来中I基“毒”相关的文献有929篇,
涉及的与“毒”相关的疾病189种,大多见于复杂性、难治性疾病之中,其中论述皮肤病“毒”证相关
的文献仅次于大内科系统疾病n】。大凡由“毒”所致的疾病,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外感受,如直接
86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为温热毒邪所侵袭,或间接由风、寒、湿、燥等邪所转化;二是素体阡l盛或阴亏, 兼以七情失调,气
有余便是火,火自内生,壅而成毒埋’。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榍教授就认识到在常规的六淫、七情、外
伤、禀赋等病因病机之外,疑难皮肤病的发病和迁延常与“毒邪”蕴结有密切的关系。在疑难皮肤病的
病因病机中,常常由于病情反复不愈,导致风湿热邪胶着难解,日久均可化毒,壅遏不解,内伤脏腑,
阻碍气血,耗伤津液。病程越久,蕴毒越深,“毒”邪致病之机越需要重视。另外,多种疑难皮肤病与
禀性不耐的关系尤为密切。空气、水、日光、动物、食物、药物、金属等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环境、生
物和化学物质。一般人接触上述物质通常不会产生致病反应,但是许多疑难皮肤病患者接触后往往能产
生致病作用或者加重病情。这种由于禀性不耐导致疑难皮肤病的高敏反应与《辞源》所说“物之能害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