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提分必备课件: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4.pptVIP

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提分必备课件: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增分突破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诊断与定向 规范与提升 增分突破四 表达技巧鉴赏之规范答题 1.(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典故的出处及表达的情感。用典是表现手法中较常用的一种手法,关键在于要理解典故的出处,才能清楚表达的意思。用典好处主要有委婉含蓄,言简意丰。 答案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2.(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 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上片主要写词人张炎由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而满眼山水空蒙之色,燕子忙碌之影,梨花带雨之枝,无不蕴含着千里之外的游子之愁。 答案 作者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劳劳燕子及雨中梨花,以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一轮诊断] 在一轮复习中诗歌的表达技巧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①强加表达技巧,无中生有。 ②一首诗中的表达技巧往往不止一种,答题时要点不够全面。 ③不注意“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借景抒情”是把情感寄托在景象之中,可以是一个句子,也可以是整首诗歌的写法;“托物言志”是在“物”中赋予人的品性,把物当成人来写,一定是整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④答题不够规范。仅写出相关的技巧术语,而不分析运用这种技巧的效果(如对表达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方面的作用)。 积累感悟 在二轮复习的升格中,重点将对考生容易出错的表达技巧类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再次明确艺术手法概念的理解。 2.弄清“情”与“志”的区别。 3.明确“情”与“景”关系的区别。 4.解决描写角度的问题。 通过重点训练切实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典例1】 (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 叶 修 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1.我的得分:2.扣分依据: 我来答题 试卷采样 我来阅卷 我的得分(1)3分(2)4分 扣分依据:(1)第二联是以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的,而第一、三联则是以客观叙述的形式写落叶。作用是使全诗富有变化,错落有致。本答案已将主要意思答出,只是表达不够简练,分析可再准确些。得3分。(2)答案准确而深刻,虽有上纲上线的嫌疑,但分析相当到位。得4分。 参考答案:(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