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第41卷第 l5期 ModernPreventiveMedicine,2014,Vo1.41,NO.15 ·2773 ·
· 健康与社会行为 ·
原发性失眠与睡眠知觉障碍两种失眠亚型患者
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
张瑞星 ,李丽 ,史诺
1.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52;2.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 ,河南 郑州450052;
3.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44
摘要:目的 了解原发性失眠与睡眠知觉障碍两种不同失眠亚型患者的病理心理特征。方法 采用 目的抽样法,实验
组为睡眠知觉障碍患者25人,按照年龄、性别、职业特征配对筛选原发性失眠患者25人为对照组。两组分别用艾森
克人格问卷与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心理测评。结果 实验组在精神质 (P)(56.73±8.29)、内外向 (E)(54.40±10.38)、
掩饰 (L)(58.674-8.50)3个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 (46.80±8.91,48.35±8.94,50.28-4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89,P0.01;3.02,P0.05;3.78;P0.05);应对方式中实验组的自责 (0.31±0.15)、退避 (0.41-i-0.17)得
分低于对照组 (0.46±0.12,0.5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3.93,P0.0l;一3.43,P0.01),而幻想 (0.59±
0.18)、合理化 (0.68±0.19)得分高于对照组 (O.48-40.14,0.4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02,P0.01,4.01
P0.01)。结论 睡眠认知障碍与原发性失眠患者具有显著不同的心理特征,原发性失眠患者更适合使用认知疗法,
而睡眠认知障碍患者更宜于使用行为疗法。
关键词:睡眠知觉障碍;原发性失眠;人格;应对方式;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8507(2014)15—2773—03
Thecomparativestudyofth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between
paradoxicalinsomniaandidiopathicinsomnia
ZHANGRui-xing ,LILi,SHINuo
NursingSchoolof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5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atientswithdifferentsubtypesofinsomnia.Methods25
casesofparadoxicalinsomniaastheexperimentalgroup,and25idiopathicinsomniapatientsasthecontrolgroupscreenedonthe
basisofmatchingprinciplehadbeenrespectivelysurveyedwith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andCopingStylesQues-
tionnaire(CSQ).ResultsThescoresofPsychoticism (56.73±8.29)andExtraversion(54.40±10.38)nadLie(58.67±8.50)scalein
EPQoftheexperimental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 :6.89,P0.01;3.02,P0.05;3.78;PO.05)thna thoseofthecontrol
rgo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种群的数量变化_一节的教学设计.pdf
- 16-1生存分析.ppt
- “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专家笔谈.pdf
- 24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其等效变换241结构图.pdf
- 97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安装.pdf
- 300W单相平板式工业电源供应器PMC-24V300W1BA(初步的.pdf
- 2008年玻璃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ppt
- AgilentN9923AFieldFox矢量网络分析仪(VNA).pdf
- ATC00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考核与.pdf
- C-Bézier曲线降阶的B网扰动和约束优化法-浙江大学数学系.pdf
- 在苯基键合固定相微型柱上儿茶酚胺的反相离子对色谱的研究.pdf
- 上海光源XAFS线站用户在单原子催化剂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pdf
- 造纸废水纸浆沉淀物中未培养微生物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pdf
- 上海市特殊学校自闭症儿童家长对自闭症的学校教育的态度研究.pdf
-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实验甲酶的基本性质(4)—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ppt
- 郑州工学院学报]一一一一体系溶解度的理论计算间延平任保增赵.pdf
- 社会科学方法论创新的核心:把握并切中当今的社会现实.pdf
- 质子泵抑制剂研发新进展[1].pdf
-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ppt
- 中国近海8种石首鱼类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子系统进化.pdf.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