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二)砷的生物转化 砷是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两性元素,性质非常活泼,俗称类金属。元素砷毒性极低,而砷化合物均有毒性,三价砷化合物比五价砷化合物毒性更强,俗称砒霜的毒物即是三价砷化物As2O3。有机砷化物又比无机砷化物毒性更强。 微生物参与砷的转化如下: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1.砷的甲基化 砷化物加到颜料中可使色彩特别鲜艳,因而早被采用。许多年前,用含砷颜料墙纸装饰的房间里,曾发生人中毒死亡事件。后经研究证实,致命因子不是颜料本身,而是在墙纸上生长的霉菌的代谢产物三甲基砷——一种挥发性的、有大蒜气味的剧毒物质。土壤里也会发生这种砷的转化和挥发作用,所以农田中施用含砷化物的杀虫剂和除草剂,对人体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细菌中的甲烷杆菌和脱硫弧菌、酵母菌中的假丝酵母、霉菌中的镰刀霉、曲霉、粉红粘帚霉、拟青霉都能转化无机砷为甲基砷。砷甲基化的甲基供体也是甲基钴氨素。由于挥发性的甲基砷有许多生物来源,而这些化合物在一般情况下与大气氧反应缓慢,容易积累到危险浓度,因此对于环境中砷的迁移转化应加强关注。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2.砷的氧化和还原 假单胞菌、黄单胞菌、节杆菌、产碱杆菌等细菌可氧化亚砷酸盐为砷酸盐,后者较前者毒性减弱。微生物的这种作用是湖泊中亚砷酸盐氧化为砷酸盐的主要原因。土壤中也进行着砷的氧化作用,当土壤中施加亚砷酸盐后,三价砷逐渐消失而产生五价砷。海水中三价砷的氧化作用缓慢,所以尽管被认为是热力学上最稳定的形式,海水中As5+的实际浓度却很低。而微球菌以及某些酵母菌、小球藻等可使砷酸盐还原为更毒的亚砷酸盐,某些海洋细菌也有这种还原作用。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三)镉的生物转化 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真菌如黑曲霉在有Cd2+的环境中生长时,能积累大量镉。微生物也能使镉甲基化,一株能使锡甲基化的假单胞菌在有VB12时,能把无机Cd2+转化成微量的挥发性镉化物,这种甲基化了的镉化物在水体中也可以通过烷基转移作用使汞甲基化生成甲基汞。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四)铅的生物转化 从铅矿表面分离出来的节杆菌和生丝微菌,以及从煤渣中分离出来的一株梭状芽孢杆菌可溶解PbO和PbSO4。铅也可以被细菌甲基化。纯培养的假单胞菌、产碱杆菌、黄杆菌和气单胞菌,能将三甲基醋酸铅转化为四甲基铅,但不能使无机铅化物进行转化。湖泊的“水――沉积物”系统在厌氧条件下,也可生成四甲基铅。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五)硒的生物转化 硒是细菌、温血动物的必需元素,它又是剧毒元素,需要量与中毒量差距不大。在植物含硒丰富的地方,牛、羊、猪、马等家畜常发生中毒,甚至死亡。微生物通过转化作用可改变元素硒的毒性。光合紫色硫细菌把元素硒氧化为硒酸盐,毒性增强。土壤中大部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都能发生还原作用,如假丝酵母、棒状杆菌、梭状芽孢杆菌、小球菌属、根瘤菌属及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将硒酸盐还原为元素硒,使其毒性减弱。这种还原成硒的作用很容易鉴别,因为生成的元素硒存于菌体内,呈现鲜明的红色,使菌落为砖红色。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微生物能把元素硒和无机或有机硒化物转化成二甲基硒化物,毒性明显降低。具有甲基化作用的真菌有黑曲霉、青霉、短柄帚霉、假丝酵母等,细菌有棒状杆菌、气单胞菌、黄杆菌、假单胞菌等。植物体内的有机硒可被微生物矿化为硒酸盐和亚硒酸盐。 微生物通过解毒代谢排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可能比原型态对高等生物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但微生物也可以把化合态金属还原为单质,这种转移方式可暂时或永久地将金属从与生物接触的环境中清除出去。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三)影响石油降解的环境因素 烃类物质的溶解度是微生物降解石油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因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需要在含水的情况下进行。此外,还有氧气、营养物质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对微生物降解石油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1.氧气 石油中各种组分完全生物氧化,需消耗大量的氧。据测算,1g石油被微生物矿化需3~4g氧,即需消耗2.1L以上的氧。所以,在石油严重污染的海域,氧成为石油降解的限制性因素。 第二节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途径 2.营养物质 海水中N、P常是微生物增殖的限制性因素,如果N、P缺乏,石油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