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拓展延伸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拓展延伸篇.doc

《赤壁赋》延伸拓展篇  【一】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④,虽杀人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而卒不得大用。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选自王灼《碧鸡漫志》) [注] 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涂潦(láo):泥水。③锸(chā):锹。④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辄能语其要       语:说出; B.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顾:反倒、反而 C.比冠,博通经史     比:等到 D.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避:躲避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        诣:到……去 B.吾侪小人,当效命     侪:辈、类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建房 D.尾属于城??????????????????????     属:隶属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刑狱 B.安石须说 说:通“脱”,推脱 C.而卒不得大用        卒:最终 D.弄笔者始知自振       振:振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②吾属皆且为所虏 B. ①虽杀人亦为之???????????   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 ①以虞水之再至???     ②阙秦以利晋 D. ①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②以其无礼于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的一组是( ) ①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③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 ④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⑤争减半年磨勘,虽杀人亦为之 ⑥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 A.①⑥B.①⑤C.②⑥D.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从小就以东汉范滂为榜样,母亲赞许他的志向,并说儿子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我也能像范母一样。 B.苏轼在徐州当政期间,遇到水灾,他身先士卒,发动城里的富人和禁军一起修筑城墙,最后徐州城得以保全。 c.路过金陵,苏轼劝王安石面对国家危险的政治局势要勇于向皇上进言,两人针砭官场现状,相谈甚欢。 D.苏轼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词学成就被王灼褒奖,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苏询对他成为文学家影响最大。 B.洪水汇于城下的危急时刻,苏轼亲率士兵冒雨增筑城墙,保全了徐州城。 c.面对苏轼的指责,王安石认为说不说在自己,想要为自己推脱。 D.苏轼醉心音律,为文一振文风,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

文档评论(0)

gacz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