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玉的审美文化阐释.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中玉的审美文化阐释.pdf

$ 第 29卷第 2期 绥化 学 院学 报 2009年 4月 VoI.29 No.2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 Apr.2009 《诗经》中玉的审美文化阐释 赵冬慧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 116029) 摘 要:诗《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有多篇提到玉或与玉相关的物品。我们从这些物品中可以窥视到古人 们 以玉为栽体.来表达 自己在情感、德行及礼乐等方面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玉;比德 ;爱情;礼乐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99{2009)02-007103 玉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承载了德美 、爱情等多种的 投我以木瓜 ,报之 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 ·木 民族文化心理,一直备受人们的青睐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 瓜)) 分割的部分。人们对玉的特殊情感早在 《诗经》时代就已经呈 琼琚、琼瑶 、琼玖在这里不再是简单 的佩饰 ,而成为了爱 现云蒸霞蔚的文化气象。 诗《经》的时代是一个浅斟低唱的时 的信息。小伙子和大姑娘之间互赠 ,这种投桃报李的行为,这 代,也是一个击磬佩玉的时代。一部 诗《经》描写玉及玉饰品的 种 “永 以为好也”的愿望都凝聚在一块小小的玉上 。这是他们 种类有近 20种之多。其中有 35篇涉及到玉的描写 。如此众多 定情的开始,也是进入热恋的阶段。经过一段的互相了解。下 的玉佩饰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丽优美 的先 民崇玉图。当 一 步就该是求婚了。 举国庆典时,它是和平的使者 ;当男女相悦时,它是爱情的媒 彼 留子嗟,将其来施 。彼 留之予,贻我佩玖 。(《王风 ·丘中有 介 :当比德饰物时。它是德行的象征 。 麻) 先民何以对玉有如此的偏爱情结?说《文解字 ·释玉》从最 女方邀请男方到家里来帮忙.其实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可。 浅层给玉下了最初 的概念 。“石之美者为玉”。抛开这个物质层 而在得到女方父母认可 的情况下。女子接受了男子的订婚戒 次的底层 的意义 ,这个美的范围应是更广泛的,从形色到质化 指——佩玖 。从相识到相恋到订婚的漫长等待 .终于迎来 了功 到声音 。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 。从单纯的钦慕到进一步的比 德 圆满 的一天。新郎穿着盛装 ,戴着充耳来迎娶新娘 。 附象征,到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载体 。玉演绎着一段段关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 以乎而 ,尚之 以琼华乎而!(《齐风.著) 于美和爱的故事 。 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新娘的眼中,新郎在美玉的妆扮下更 加容光焕发。而他们婚后的生活是否如玉般的持久呢。 一 、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玉与爱情 知子之来之 ,杂佩 以赠之 !知予之来之 ,杂佩 以问之 !知子 之好之 ,杂佩 以报之 !(《郑凤 ·女 日鸡呜) 在诗经 中,玉在很多场合都是作为爱情信物而 出现 的。成 这对新婚夫妇过着琴瑟和呜,珠联璧合,神仙眷侣般的生 为表示爱慕、传递情感的 “红娘”。在古代那个生产力低下.通 活。我们不禁感叹他们爱情的坚贞,即便是抱得美人归。但丈 讯不发达的时代。玉以自己特有的物理性质成为爱情的特使 . 夫还是一如既往地送给妻子杂佩以慰其情。玉虽小,然情却 使无数的青年男女结为连理.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 长。我们不能不感谢这晶莹剔透的玉 ,见证了无数有情相守的 没的。 男女的爱情。玉作为情人问的信物 ,一是因为玉的美,纯洁无 收【稿 日期12008—11—05 十 f作者简介】赵冬慧,女,辽宁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