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排转运体和代谢酶与黄酮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肠吸收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亚之,欧喜笑,郑颖*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 中国澳门)
第一作者简介:
王亚之,女,药剂学硕士
通讯地址: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cau,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SAR
联系电话:853电子邮件:ma76915@umac.mo
*通讯作者及联系地址:
姓名: 郑颖,女,助理教授,药剂学博士
通讯地址: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澳门大学, 澳门特别行政区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cau,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SAR
联系电话: 853传真: 853电子邮件: yzheng@umac.mo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008/2007/A1)资助
本综述内容真实、无一稿两投、署名无争议、无泄密内容
摘要: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存在于植物界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预防及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口服给药后,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现象。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吸收代谢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肠上皮细胞的ATP-P-gp、MRP2BCRP)和细胞内的II相代谢酶(UGT等)是影响黄酮肠吸收的主要因素。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的研究情况,包括ATP-ATP- P-糖蛋白(P-g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s);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Flavonoids with Efflux Systems (P-gp/MRPs/BCRP) and Metabolic Enzymes (CYP450/UGT) on Their Intestinal Absorption
WANG Ya Zhi, AO Hei Sio, ZHENG Ying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SAR, Macau)
Key Words: Flavonoids, ABC transporter, P-glycoprotein (P-gp); Multidrug resistance related proteins (MRPs),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 (BCRP), Cytochrome P450,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
黄酮是一类结构相关的多酚类化合物,泛指由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环(A和B)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1]。黄酮广泛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具有抗癌、抗血管新生、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外排转运体和代谢酶对黄酮类化合物肠吸收影响作一综述
1 黄酮类药物肠吸收机制
小肠是人体营养、电解质、水分和药物吸收的主要场所。一般来说,药物肠吸收的途径主要有三种:被动跨膜扩散(transcellular passive diffusion),即药物通过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被动跨细胞旁路扩散(paracellular passive diffusion),即药物通过细胞间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进入血液;载体介导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即药物通过位于顶侧膜以及基底膜的载体被吸收。其中,第一种是药物通过肠上皮细胞的主要途径。
一般认为,黄酮苷类很难靠被动扩散透过细胞苷需要被肠细胞肠腔内存在的酶或肠道菌群代谢成为苷元吸收。1. 主动转运,即存在于小肠肠壁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的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sodium 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SGLT)-4’-β-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葡萄糖苷的吸收与SGLT1有关,其他黄酮都暂无报道[3];2. 水解成苷元后再被吸收。如哺乳动物小肠绒毛边缘的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actase phlorizin hydrolase, LPH) 参与水解黄酮苷类化合物[];肠道内的菌群也可以将黄酮苷水解为游离的黄酮苷元。 黄酮苷元可能在肠细胞中与葡糖醛酸或硫酸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