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七节干嘉汉学的鼎盛(下).pptVIP

学习课件第七节干嘉汉学的鼎盛(下).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节 乾嘉汉学的鼎盛(下) 一、扬州学派对汉学的发展 (一)扬州学派的学术面貌 清代扬州府地处运河枢纽,领二州(高邮、泰州)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 清薛寿:“扬州素称沃壤。……江淮繁富,为天下冠。士有负宏才硕学者,不远千里百里,往来于其间。巨商大族,每以宾客争至为宠荣。兼有师儒之爱才,提倡风雅。以故人文汇萃,甲于他郡。”(《学诂斋文集 · 读画舫录书后》) 扬州学派不仅研究经学,也研究史学、诸子、历算、词曲、戏剧等。在自然科学、哲学、教育、训诂、校勘、编书、刻书等方面都有贡献。 张舜徽: “余尝考论清代学术,以为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无吴、皖之专精,则清学不能盛;无扬州之通学,则清学不能大。然吴学专宗汉师遗说,屏弃其他不足数,其失也固。徽学实事求是,视夫固泥者有间矣,而但致详于名物度数,不及称举大义,其失也偏。扬州诸儒,承二派以起,始由专精汇为通学,中正无弊,最为近之。夫为专精之学易,为通学则难。非特博约异趣,亦以识有浅深弘纤不同故也。郑康成之所以卓绝在此耳。” 张舜徽:“清儒专门治经,自惠、戴开其先,天下景从而响和者,无虑皆能尽精微而不克自致于广大。至于乾隆之季,其隘已甚,微扬州诸儒起而恢廓之,则终清之世,士子疲老尽气以从事者,杂猥而已耳,破碎而已耳。末流之弊,不知所届,庸拒止于不能昌明经训已乎?吾之所以欲表章扬州之学,意在斯也。” 扬州学者治学的风格特点: 首先是“创新”, 其次是“通达”。 (二)扬州学派重要人物介绍 1.王懋竑 王懋竑(1668~1741),字予中,号白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举人。刻厉笃志,新修有《朱子年谱》。他是扬州朴学的渊源之一。 关于“朱陆异同”的问题 “尊德性而道问学”(《中庸》) “尊德性”(孟子)——宋代学者所偏重 “道问学”(荀子)——汉代学者所偏重 “尊德性”——陆九渊所偏重 “道问学”——朱熹所偏重 王懋竑以考证学的方法研究朱子之学 焦循《雕菰楼集》卷二十一《李孝臣先生传》: “吾郡自汉以来,鲜以治经显者。国朝康熙、雍正间,泰州陈厚耀泗源天文历算,夺席宣城;宝应王懋竑予中,以经学醇儒为天下重。于是词章浮褥之风,渐化于实。” 乾嘉扬州朴学的两大渊源:陈厚耀、王懋竑 陈厚耀(1648~1722)字泗源,号曙峰,清泰州人。早年师从梅文鼎研究天文历算,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进士。历任苏州府学教授、内阁中书、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修撰等职,曾任康熙五十七年会试同考官。 2. 任大椿 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苏扬州府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转郎中,陕西道监察御史,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曾受业于戴震之门,为扬州学派的前期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考证名物制度研究及小学辑录。著作有:《深衣释例》三卷,《弁服释例》八卷,《释缯》一卷,《小学钩沉》二十卷,《字林考逸》八卷,《吴越备史注》三十卷。 任大椿 3.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年),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 乾嘉汉学的核心人物之一。 代表作:《广雅疏证》二十卷 《读书杂志》八十二卷 王念孙 《读书杂志》 《广雅疏证》 “一字之证,博及万卷。折心所颐,他人百思不能到。”(阮元:《王石臞先生墓志铭》,《研经室续集》卷二 ) 4.王引之 王引之(1769~1834),字伯申,号曼卿。王念孙之子。清嘉庆四年己未科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武英殿总裁官。一生治学以父为师。清代著名的汉学家。 代表作:《经义述闻》三十二卷,《经传释词》十卷 “高邮四书” 王引之 《经义述闻》 《经传释词》 “论者谓有清经术独绝千古,高邮王氏一家之学,三世相承,与长州惠氏相埒云。”(《清史稿》) 高邮之学的基本特征:贵精不贵博。 “段戴二王之学” 王引之的后继学者:王寿同、俞樾、孙诒让、章太炎、黄侃等等。 5.汪中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苏扬州府江都人。出身孤苦,靠自学博览经史百家书籍。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私淑顾炎武,接踵戴震学术,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成就,尤以对先秦子学的创造性研究领异立新,雄视一时。为“扬州学派” 的杰出代表。 汪中 乾隆中叶以后的思想界,戴震、章学诚、汪中三峰鼎峙。 戴震从文字训诂入手,以阐发经籍义理为归宿,承先启后,卓然大家;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