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心律失常”学术论文——专家笔谈集锦
作者 题目单位 单纯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 马长生,薛增明 孕妇肥胖对后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 李艳芳 2012年欧洲心力衰竭指南亮点解读——经皮主动脉瓣置换,依伐布雷定首次出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35病房 刘彤,张承宗,李广平 关注心房颤动的抗氧化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焦震宇,刘兴鹏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杨艳敏 抗心律失常药物——当今的定位及选择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 罗助荣,谢钦菁 室性电风暴的诊疗新进展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 王斌 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从指南到临床 航天中心医院心脏中心 杨晓东 儿童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上海市儿童医院心内科 乔青,徐伟 加强冠心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 徐瑞,贠琳 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心房颤动卒中的临床现状及进展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徐瑞);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贠琳) 彭珍云,张翼 室性早搏相关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研究进展 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邓梦青,董颖雪 年轻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单纯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策略
舒茂琴
400038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
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普通人群十二导联心电图检出率1%~4%,Holter检出率40%~75%[1-2]。传统意义上讲,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的PVC标志着较高的猝死风险,发生在正常心脏的PVC则是相对良性的(即所谓的孤立性PVC)。然而,近10年来PVC相关性心肌病临床证据不断呈现,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文献复习。 孕妇肥胖对后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马长生,薛增明
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二病房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育龄妇女中肥胖(定义为BMI30 kg/m2)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WHO的数据显示,2003~2006年在美国20~44岁的妇女中,肥胖者占到32%;在欧洲,育龄妇女肥胖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估计目前肥胖的比例已达20%,而且育龄妇女中肥胖者增加的比例与普通人群相似[1-2]。母体肥胖对母体和后代的影响除导致短期并发症外,还可对后代的长期健康产生影响。母体肥胖增加了母体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胎儿出生前的危险包括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先兆子痫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在围产期则更多的出现引产、剖宫产和产后大出血等不良事件[3-4]。孕前肥胖和妊娠期体重明显增加是产后短期并发症和产后肥胖的重要预测因素,而妊娠期体重增加也增加了再次妊娠和长期肥胖的风险[5-6]。肥胖孕妇的胎龄相对较长,晚期死胎、先天性畸形和新生儿在监护病房的住院率明显增加。母体肥胖也增加了其后代在儿童和成年阶段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从而使肥胖产生恶性循环,其不良后果在后代间得以延续[7]。2012年欧洲心力衰竭指南亮点解读——经皮主动脉瓣置换,依伐布雷定首次出现
李艳芳
10002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35病房在耗时4年至少19个主要临床试验为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欧洲心脏病协会于2012年5月正式公布了新的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一些初次亮相的新药以及一些老药,还有经历十几年发展的主流器械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关注心房颤动的抗氧化治疗
刘彤,张承宗,李广平
300211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可以增加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总死亡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房颤患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然而,房颤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总体治疗效果尚不十分满意,尽管近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远期效果尚不理想,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治疗房颤的基础,目前亟待探索预防和治疗房颤的新方法和措施。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焦震宇,刘兴鹏
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近年,心律失常患者合并心功能下降的临床情况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rrhythm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AIC)正逐步被认识,这种心肌及心功能改变在经过恰当的治疗后可以部分或完全恢复。抗心律失常药物——当今的定位及选择
杨艳敏
100037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急重症中心
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