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学案1(苏教版必修2).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学案 唐星强 教学目标 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认识准确生动的描写及联想的作用;了解时代背景及作家作品。 学习借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辨析比喻及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了解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高妙的审美情趣,品味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基础知识梳理 正确识记下列加点的字 闰( )儿 琐屑( ) 踱( )步 弥( )望 霎( )时 敛裾( ) 倩( )影 鹢( )首 酣( )眠 袅( )娜 脉脉( ) 蓊蓊( )郁郁 峭楞楞( ) 参( )差( ) 惦( )记 幽僻( ) 媛( )女 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荷 曲 娜 脉 浅 挨 记下列形近字 闰( )年 惦( )记 敛裾( ) 湿润( ) 掂( )量 盘踞( ) 姓闫( ) 踮( )脚 前倨( )后恭 袅( )娜 媛( )女 枭( )雄 潺湲( ) 茑( )树 瑗( )玉 词语释义 点缀: 斑驳: 丰姿: 袅娜: 脉脉: 羞涩: 没精打采: 蓊蓊郁郁: 5、近义词辨析 斑驳 稀疏 相同点:均有“错杂、疏朗”之意。 不同点:“斑驳”,也作“班驳”,指的是一种颜色中夹杂着别的颜色。如: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稀疏”指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不密集。如:稀疏的头发。 均匀 和谐 相同点:都有“相当,适当”之意。 不同点:“均匀”是指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上的数量相当;时间或空间间隙相等。如:分布均匀。 “和谐”是相配合得适当,协调,或指和睦、融洽。如:和谐社会。 安宁 宁静 相同点:二者在形容心情、环境等方面可通用。 不同点:“安宁”多指秩序正常,也形容和睦,睡眠稳当安静,没有骚乱。如:嘈杂的声音,使人不得安宁。 “宁静”着重于“静”,安定清静,不嘈杂,多形容环境或心情。如: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6、文学常识 朱自清(1898—1984),中国现代作家、民主战士、学者、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会成员。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散文风格朴素缜密,清新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基调的语句是什么?结合景物描写,请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情况。 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3、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本文分析。 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 A.颤动(chàn) 空隙 ( xì) 纤腰束素 ( shù ) B.霎时 ( shà ) 煤屑 ( xiāo ) 蓊蓊郁郁 ( wěng ) C.独处 ( chǔ ) 倩影 ( qiàn ) 妖童媛女 ( yuàn ) D.幽僻 ( pì ) 踱步 ( duó ) 参差不齐 ( cēn ) 2、选出字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斑驳 宛然 零星点辍 一枕黄梁 B.枭娜 羞涩 没精打彩 心劳日绌 C.风致 嬉游 迷迷糊糊 缘木求鱼 D.渺茫 和协 脉脉流水 名列前矛 3、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