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同步练习1(粤教版必修4).docVIP

《孔孟两章》同步练习1(粤教版必修4).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4课 孔孟两章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完成1~4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固:顽固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托词,借口 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佐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谋:图谋 【解析】选A。固:坚固。 【解析】选C。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A项前一个“于”译为“从”,后一个“于”译为“在”。B项第一个“之”,代词,代“远人”;第二个“之”,代词,代事。D项第一个“者”,句中助词表停顿;第二个“者”用在动词后面和动词共同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的人”。 3.以下六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⑤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⑥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选C。①②是孔子责备教育自己学生的话,⑥是孔子揭穿季氏政治意图的话。 4.翻译下列句子。 (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 (2)别国的人不肯归附我国,而又不能(通过施行教化德政)使他们归附。 二、阅读下文,完成5~7题。 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尽(2)斧子(3)动词,栽种(4)动词,穿(5)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6.简要说明画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这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以三组句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从语言形式上看,构成排比。从表达效果上看,气势充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参考答案:排比。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7.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的内容,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即_____与________。孟子在论述中侧重于__________这一方面。 【解析】孟子讲王道之始、王道之成的具体措施时,第一段前两句、第二段前三句都写“养民”,第二段第四句写“教民”。从“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的结论可知,孟子侧重于“养民”。 答案:养民 教民 养民 三、 8.学习本文巧妙的论证方法,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汉代杨震出任荆州刺史,途经昌邑,县令夜持百金造访,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为无知?”晋代吴隐之任广州刺史,距广州二十里处有一泉水,名曰贪泉,据说饮之后贪心无厌。吴隐之前往饮之,赋诗道:“石门有贪泉,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心有主! 这二人只是悠悠历史长河中心中有主的人的典型,其余如汉代董宣、宋代包拯、明代王翱、清代于成龙、当代孔繁森……无数仁人志士,财富不足以动其心,强权不足以移其志。无论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在夜阑人静之时,道德的光辉永远熠熠闪耀。石可碎而不可改其坚,丹可磨而不可改其赤。如此人生,才是真正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名利所困,才是真正的值得敬佩的人生。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弃甲曳兵而走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选C。A.涂通“途”;B.无通“毋”;D.颁通“斑”。 2.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无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